和谐拆迁:延安宝塔区破解旧城改造“第一难”

2012/11/26  浏览量:     

  拆迁后的黄蒿湾

  10万山体居民面临搬迁难题

  陕北高原上的古城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但是,由于地处山区川道,地域狭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对建设美丽延安、富裕延安,实现革命圣地的科学发展形成了很大制约。为此,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战略,在建设延安市南北新区的同时,决定用10年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对延安城区凤凰山、清凉山、宝塔山等主城区山体以上3万多户近10万山体居民进行搬迁下山安置,并恢复山体绿化。

  这是延安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影响最深的拆迁安置行动,其政治影响、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凤凰山南洼片区和宝塔山黄蒿洼片区首当其冲。

  南洼片区项目包括圣龙大厦以南至公安大楼以北片区项目总占地面积24.41亩。征收区域共涉及被征收人495户(含市园林处、广电网络中心、工商银行、区药材公司、区房产总公司5个单位和凤凰山88户山体居民),涉及动迁户637户(含南洼236户动迁户),动迁人口3310人,拆迁面积3.66万平方米;宝塔山黄蒿洼片区项目改造范围为嘉岭桥头至园丁小区道路两侧及山体以下区域,全长1820米,规划用地354亩,共涉及产权户870户,动迁户4413户,动迁人口为18269人,拆迁面积19.91万平方米。

  两个片区拆迁涉及1365户、21579人,拆迁面积在23.57万平方米。如此大规模,大动作,在延安历史上从来没有!征迁公告一张贴出来,人们都在议论,在观望,在猜测,在质疑。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规模最大、拆迁房屋最多、情况最复杂的征迁项目,竟然令人意想不到地平稳……

  经过延安市南大街的人们,首先惊奇地看到,凤凰山南洼片区在顺利拆迁:从今年7月14日到10月24日,仅用3个半月时间,凤凰山南洼片区项目顺利完成征迁任务,并全部实施了拆除。

  与此同时,人们经过延安过境公路时,宝塔山黄蒿洼片区也顺利拆迁:8月9日到10月25日,不到3个月时间,宝塔山黄蒿洼片区项目完成了全部征迁任务,目前正在全力拆除阶段。

  在整个征迁过程中,没有群众上访,没有“钉子户”,没有发生任何冲突,社会反响相当好。这真的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宝塔区创造了延安市有史以来房屋征迁规模最大、拆迁房屋最多、涉及面最广、情况最复杂、推进速度最快、工作进展最顺、社会反响最好的七个之“最”。

  那么,他们是怎样完成这项几乎难以完成的任务,他们的高招是什么呢?

  确立“一号工程”树立人本观念

  以人为本、惠民利民是宝塔区委、区政府动迁工作的第一理念。

  凤凰山南洼片区和黄蒿洼片区征迁改造作为宝塔区今年的“一号工程”,因其规模大、拆迁房屋多、情况复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十分艰巨。有人将其概括为三条:一是任务重。南洼片区位于城区中心地带,涉及临街商户、山体群众、市区相关部门,黄蒿洼片区拆迁面积大、涉及人口多,成分复杂,有商贩、村民、流动人口等,工作协调量大、工作细节多、工作难度大、工作敏感性强,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必然影响征迁工作的开展。二是压力大。两个片区的居民下山工程是公益性项目,拆迁和过渡补偿等费用大、融资难,经营土地和商业面积后,资金缺口仍很大;动迁人口多、安置住房需求量大,大多数居民要求就地安置,安置难度非常大。三是要求高。这两个区域许多建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低收入群体多,村、居民混杂,还有一直上访多年的水灾户,拆迁群众利益多元化、诉求多样化,矛盾和问题突出,对实现和谐拆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妥善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就要在整个征迁工作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吃透所有问题,全面掌握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化解疑难情绪,真正做到惠民利民,把让利于民落到实处,切实使动迁户的权益得到保障。为此,区上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工作,问计于民、问政于民,耐心倾听群众的各种合理诉求。区委书记祁玉江推心置腹地对负责拆迁的干部们说:“我们做什么工作都要换位思考,如果咱是老百姓,咱们怎么办?咱们有没有吃亏,有没有怨气,有没有公道要讨?我们只有理解了老百姓,才能和他们心贴心地说话,才能站到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才是一个称职的党委政府、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

  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政策宣传,拆迁工作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在整个征迁工作中,拆迁干部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补偿标准公开、公正、公平,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最大可能让利于民;让老百姓看得清、算得明,使惠民政策最大程度地发挥效应。区委、区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想办法挤出6267万元用于两个项目的征迁工作。并研究制定了《宝塔区沟道一级开发计划》、《宝塔区土地一级开发工作方案》、《宝塔区土地储备土地一级开发管理办法》、《宝塔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招标投标暂行办法》四个规范性文件,将沟道开发收益用于居民下山项目,在安置地点上,结合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合理诉求,变异地安置为就地安置,让搬迁群众吃下“放心丸”。

  直面问题不回避,千方百计惠百姓。正是宝塔区委、区政府这份坦诚,博得了大多数被征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征迁中,宝塔区抽调了216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组成54个工作组,深入征迁户,宣讲政策,组织动员。在工作最紧张的那段时间,拆迁干部和被拆迁户日也谈、夜也谈,发挥“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方法,天天在拆迁一线做工作。出现了拆迁干部帮居民算好账,居民帮你做工作的动人景象。

  李治安居住在黄蒿洼,家里有5口人,他家的10间房屋也在拆迁的范围内。他说:“当时自己思想里一直在激烈斗争。房子装修先后投入了十几万,地势也平坦,住着还是挺好的,房子到底能不能就地返还,就是不放心,不敢签字。”包扶他家的工作组多次找他给做思想工作,讲解征迁政策,确认能就地返还房子,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很快就签了协议。他自己的思想做通了,还积极配合工作组给其他住户讲政策、说规定。由于李治安人缘好,见识多,左邻右舍都信服。不到两天的时间,他就做通了五户人家的思想工作。

  凤凰山南洼片区山体搬迁户惠随生说:“当初我也想不通,征迁上的领导给我做了很多工作,最后就理解了。住到山底下肯定好,吃水、用气各方面都比山上方便多了。再说,为延安的建设作的贡献也是应该的。”许多群众认为,补偿政策比较合理,能够接受。有的还说,补偿的比预料的好,我们肯定不拖腿,支持拆迁工作。

  一把以人为本的“金钥匙”,打开了千把“锁”。

  拆迁工作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各级领导重视是重要前提,作风过硬队伍是有力保证。宝塔区在征迁工作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点将,在全区范围内抽调了216名政治坚定、工作上进、善打硬仗的科级干部,分组包户,采取“白加黑”、“5+2”工作法,放弃节假日,上门入户做工作,采取工作任务一天一考核,形象进度一天一通报有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搬迁安置。

  启示二,坚持依法依规、以人为本理念,让搬迁群众“放心”。安置群众最担心的是安置政策和搬迁补偿,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依法依规拆迁,以人为本,就地安置,做到同一区域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在补偿标准和安置上,做到统一结算和安置,一视同仁,不徇私情,不搞暗箱操作。研究制定四个规范性文件,将沟道开发收益用于居民下山项目,让搬迁群众吃下“放心丸”。

  启示三,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让群众得到实惠,搬迁“安心”。凤凰山南洼片区搬迁改造情况最为复杂,多为灾民安置楼,群众波动大、疑虑多。区委、区政府坚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按照“搬得走、住得下”的思路,摸索出灵活多样的安置途径,在安置点的选址上经过多次充分的论证、征求居民意见,实行就地安置。按照规划,凤凰山南洼片区山体以上的88户居民不在这次搬迁之内,针对实际情况,区委、区政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申请,将88户居民列入搬迁范围,享受同等的过渡补偿安置政策,一并在黄蒿洼片区安置,让群众感到政府在为拆迁户着想,心平气顺,积极配合,支持搬迁工作。

  启示四,坚持阳光征迁、和谐征迁理念,让搬迁群众“暖心”。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宝塔区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入户丈量登记是征地拆迁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不出误差,不让群众吃亏,市统征办和各工作组干部始终做到五个一,即:一个政策、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套人马、一包到底。入户登记的所有数据资料均经村组干部当场见证、工作组全体丈量人员和村组见证人员及被拆迁户当场签认,并将丈量数据张榜公示,接受监督,得到群众的认可。

  启示五,全心全意为征迁户服务,以真情感人。在搬迁中,他们坚持和谐搬迁理念,上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帮助被搬迁户租赁房屋、帮助孤寡老人做饭看病,以真情去感化群众。这种情支“小家”,心顾“大家”,协调搬迁户处理大小问题,赢得了广大征迁户的理解和支持,保证了征迁工作顺利开展。

  和谐拆迁在延安市创造了一个“宝塔模式”,让人耳目一新,为之振奋。我们相信,随着城市改造的逐步展开,一个更加美丽的延安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