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 生态渐行渐好

2013/08/14  浏览量:     

  8月10日刚过,卫星遥感图就被送到了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的手上,黄土高原上那一抹动人的绿色更浓郁了,这抹绿色就是延安。如今的延安,千山披绿,万木葱茏。姚引良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治沟造地,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宜居家园,努力把延安建设成为黄土高原上的‘生态明珠’。”

  作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1999年以来,延安已退耕还林900多万亩,林草覆盖率达67%。志丹县杏河镇党委书记刘刚说:“我们杏河18个行政村的所有群众都参与了这一浩大的跨世纪工程。目前,生态环境好了,原来绝迹的、稀少的野兔、黄鼠狼、狐狸等动物又都回来了,个别地方还有野猪的踪迹。”

  从2013年起,延安市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决定用4年时间,将全市224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根据规划,到2015年,延安将新造林60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50%,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100万立方米,新增红枣、核桃、花椒经济林28万亩,总面积达到124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50亿元。

  将大沟推平,整理成耕地,承包给农民耕种;修建排灌系统,沿山脚种草种树,保护生态,这项被称为“治沟造地”的工程,在子长、延川、宝塔区进行试点之后,已在延安全市11县区全面推开,并在去年完成治沟造地3.85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又规划了10万亩的建设任务。记者在延安的多处治沟造地现场看到,山坡上密密麻麻的小洞口,插上了柠条、沙棘等灌木枝条,一些缓坡上栽植了刺槐、侧柏等乔木。这些植树种草、植物护坡措施,不仅有效地防止了坡面径流对边坡冲刷,保护了植被,还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沟坡稳定,防止水土流失。

  结合退耕还林的全面实施,延安大力发展农村沼气,2002年至今,全市地方财政共投入建沼资金1.2亿元,16万多口户用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民群众提供相当于3085.3万公斤标准煤的清洁能源,较好地解决了退耕还林实施之后群众的“灶口”问题,有效地减少了对林草植被的砍伐,实现了“猪进圈、粪进池、沼渣沼液进田地、厨房无炊烟、厕所无臭气”的清洁、卫生、健康生活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