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交通快速发展 革命老区再创辉煌

2010/12/31  浏览量:     

延安是革命圣地,也是新中国的摇篮,这里曾是全国交通条件最差的革命老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延安的交通事业。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陕北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思路,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得以实施。省交通厅给予延安政策倾斜,签订了省、市“交通跨越发展,建设富裕延安”交通共建协议,在项目安排、资金补助等方面给延安的路网改造、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大力支持,使延安成为全省二级公路建设的主战场,二级公路里程快速增长,对加快延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延安市委、市政府把交通建设作为延安拉动内需、促进延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带领相关部门跑项目、争资金、检查质量、督促进度,使延安老区的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一五”期间,延安的交通建设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25亿元,是“十五”完成投资129亿元的2.52倍,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投资总和还要多,公路里程由14888公里增至20156公里,路面铺装里程由3900公里增加到10942公里,二级公路在路网中的比重提高到6.8%,公路网密度由44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54公里/百平方公里。7个县通了高速公路,13个县城通了二级以上公路,所有乡镇通了油路,所有行政村通了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省第二,二级公路建设里程全省第一,农村公路质量较高,受到省上领导肯定。铁路方面,继延安至西安、延安至榆林和神木至安康列车营运之后,开通了延安至北京、延安至上海的特快列车,年旅客运输量98万人次。民航方面,开通延安至西安、延安至北京的航班,旅客运输量有望突破12万人次,新的机场正在建设中,不久就可投入使用,基本构建了延安公路、铁路和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为老区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为便捷的交通条件。

两纵两横的高速公路构架,拉近了延安与 外界的距离,加快了延安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延安的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两纵两横”的高速路网基本形成。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希在延志吴高速公路建设伊始,提出一定要把高速公路建成富民路、环保路、和谐路和红色旅游路,为此他几上吴起,要求沿途各县区政府和人民群众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力争早日竣工通车。市长陈强强调指出,高速公路建设是延安实现经济强市的重要途径,他要求分管副市长要亲临一线,检查指导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要求广大交通干部和施工单位要把这条高速公路建成样板路、致富路。

正是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06年,延安人民以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黄延高速公路通车典礼隆重举行。纵贯延安南北的包茂高速公路延安段全线贯通,南起西安、北至榆林,全长233公里,经过黄陵、洛川、富县、甘泉、宝塔、安塞6县区,这条高速公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延安至省城西安的行驶时间,拉近了延安与外界的距离,方便了沿途县区农副产品的运输和人民出行,促进了延安石油煤炭工业和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迎来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速时代。

2010年11月10日,青兰高速公路延安境内全线贯通,这条高速公路率先在延安境内通车,是延安人民发扬延安精神建设西部强市的又一力作。这条高速公路,东起壶口名胜,西至陕甘交界的雷家角,全长189公里,途经宜川、黄龙、洛川、富县4县13个乡镇,与包茂高速公路在洛川境内交汇,交叉运行。缩短了去壶口观景、黄陵祭祖的行程,方便了沿途农民的果业生产与外销。

  延志吴高速公路于2009年开工建设,计划2012年建成通车。这条高速东起延安、西至吴起,全长110公里,途经宝塔区、志丹、吴起3县区,并在安塞境内与包茂相连,把延安所辖安塞、志丹、吴起三个产业大县和经济强县紧紧连在一起,加大了油气资源开发与运输,延伸了延安红色旅游,将为整体提升延安综合实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延安至延川的高速公路已完成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这条高速西起延安,东至延川,与延志吴高速公路连接,形成了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中第二条横向高速公路。它的建设开通,既带动延川红枣产业的发展,也加速了黄河文化旅游的开发。

  西延第二通道和渭清高速延安段的规划与实施,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会对延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六纵六横的二级公路网建设,既加快了延安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老区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解放前,延安境内只有一条咸榆公路,这条土路,路基宽度只有5-6米,是民国政府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共同修建的。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十分重视延安的公路建设,对咸榆公路进行了修补,并铺了渣油路面。1976年,又动工建设了兰宜公路,历时4年,才完工通车。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延安只有三级以下公路5439.8公里,大都还是土路。“十五”末,二级公路里程才达756公里。可见延安的公路发展十分缓慢,大大制约了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

  “十一五”期间,是延安二级公路建设大发展时期,省委、省政府给了老区很大的政策倾斜,省交通厅与延安市政府签订了交通共建协议,市委、市政府更是抓住中央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政策机遇,明确目标、夯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延安成为全省二级公路建设的主战场,累计建成二级公路631公里。路网改造成绩显著,先后建成S201云岩至延川、S303延安至吴起、延安至壶口、S205姚店至延长、S304洛川至黄龙、子长至安塞等15条二级公路,实现了全市十三个县(区)二级公路连接目标,形成了市县之间两个小时基本到达的交通圈。

  “十一五”期间,延安二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387公里,位居全省第一,这样的成绩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老区人民的共同奋斗是分不开的。延安市在财政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财政投资配套资金达40亿元,区县政府投资达20亿元。老区人民以大局为重,筑路大军所到之处,沿途群众积极参与,把修路作为村里的大事,给了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希指示,不仅要把每条公路修成致富路、放心路,还要建成廉政路,绝对不容许有路修好了,人却倒下了的事情发生。

  市长陈强要求,交通部门一定要把公路建设放在改变革命老区面貌的政治高度,尽责尽职,力争每一项工程高质量完成。

  分管交通工作的副市长郝宝仓更是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在协调会上,他提出要为工程建设提供一流的服务和环境保障,必须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市政府和沿线相关县区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协调机构,专门负责公路建设时期的协调服务和环境保障工作;二是政策落实到位。严格执行拆迁补偿标准,及时足额兑付相关补偿费用,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征地拆迁工作;

  三是协调服务到位。坚持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办理工地征用、林地征用、林木采伐等相关手续;

  四是环境保障到位。密切加强与施工单位联系,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加快公路建设进度,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希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调研,召开协调会议,统一认识。当有人认为黄龙原始森林是陕西的肺,如果通路,增加了森林防火的难度,李希书记果断指出,森林万一失火,没有公路,怎能快速灭火,大家心服口服。黄龙至白水的二级公路正式启动,打开了黄龙山百姓通往关中平原的便捷通道。

  为了解决资金困难,加快公路建设进度,市政府批准交通部门自行融资,在与多家商业银行进行洽谈后,2009年12月1日,一次性与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签订了13.86亿元的融资合同,开辟了延安干线公路解决资金的新途径,克服了公路建设中的资金短缺困难,促进了公路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农村公路建设异军突起,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

  便捷的交通条件,通村公路是延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十一五”期间,延安建成通村公路5878公里,实现了2506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通村公路覆盖了全市73.8%的行政村和90%的农业人口,新建和改建通村砂石路7528公里,运输车辆开进了田间地头,农民兄弟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服务,通村公路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亮点,也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

  2005年春节前,延安市委、市政府向交通部汇报了延安老区公路建设情况,引起了交通部领导高度重视,决定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加快老区建设做点实事,安排从2006年起,交通部投资3.5亿元,用三年时间解决延安农村公路建设困难,通过三年努力,争取实现“双百”目标。在这一政策的带动下,省交通厅也给了延安大力支持,延安市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配套2.4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2006年,陕西省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决定》,围绕通村油路和水泥路建设,改善广大农民的出行条件,实现交通事业跨越发展,在西部地区率先实施村村通油路和水泥路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延安市政府积极响应,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多方落实资金,县区政府积极配合,支持公路建设。截至2010年底,村村通公路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农村公路的建设,工程质量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希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修良心路和放心路,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我们今天给老百姓修路,就是报恩和还债,共产党员和广大交通干部一定要有这个觉悟,把这个事办好。针对农村公路可能出现的问题,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加大社会各界的监督力度,要求施工单位,要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符合延安农村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延安的农村公路建设,为老区的农村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省委书记赵乐际来延安视察,高兴地说:“延安的农村公路质量好”。这既是肯定,也是鞭策,延安人民一定会迈开步伐,在通天坦途上大踏步前进。

    城市“三环八辐射”的公路网已具雏形,为改变圣地形象、提升延安城市建设品位打下坚实基础

  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如何在新形势下,打造富裕、生态、和谐的延安新形象,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用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卷,他说未来的延安将是:“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人在山水之中”。他的这个诗意的描述,正是基于“三环八辐射”的延安城市环线的规划与建设。总有一天,延安会成为一座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城市,一个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城市。

  “十一五”期间,“三环八辐射”的城市环线建设,是对延安“六纵六横”公路网核心区的加密和细化,围绕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三条环线公路,八条辐射公路,连接城市与周边6个县区所在地,实现延安市区与周边县区的快捷通畅,将三环以内打造成围绕延安市区的一小时交通圈,实现城市交通与区域大交通的快捷转换,有效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加快了延安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一环中已建成延安西过境和延安北过境公路,正在建设延安东过境公路,“十二五”期间建成延安西南过境沟门至万花至枣园后,延安城市环线基本形成。另外,结合延安城市布局,按照“过境分流、沟道环通、两岸双行、人车分流、增加密度”的城市道路建设发展思路,建成了城区道路西环线红化沟至市场沟和西沟至大砭沟两条环线,解决了红化三期和大砭沟几万居民的出行问题,建成了兰家坪至河庄坪公路,缓解了原卷烟厂厂区的长期拥堵,实现了两岸双行。正在建设的尹家沟至任家窑子环线公路隧道已贯通,将于明年6月建成,形成了延安东北部的城市环线,城市框架进一步扩大。随着延安“三环八辐射”网络的逐步完善,畅通的延安城市交通道路体系正在形成。

  延安的城市道路建设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早在1972年,周恩来总理回延安,看到延安通往宝塔山没有桥,市民很不方便,就拨专款修建了延安城内的民心桥宝塔桥。

  去年,李克强副总理来延安视察,针对延安城区交通不畅的现状,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城市环线的建设。

  ……

  领导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延安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延安,幸福延安的积极性。210万延安儿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发奋图强,随着“三山两河”的治理和“三环八辐射”的实现,延安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