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013/09/26  浏览量:   作者:霍静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的话。也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只所以能克服千难万险的困难,战胜诸多错综复杂的威胁,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予党中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无与伦比的榜样力量。正是这种榜样,培育起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特色的延安精神,让一切艰难险阻都成为革命者夺取胜利的动力和勇往直前的冲锋号。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要带头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感动中国的人民大众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争取胜利。老一辈革命家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等与群众同甘共苦,身先士卒。毛泽东在杨家岭山沟里自己开荒、播种、施肥、浇水,种上了西红柿、辣椒和其他蔬菜,还送给周围群众吃。朱德在王家坪八路军总部门前,种了半亩蔬菜,自己拾粪,浇水,蔬菜长得又肥又嫩。被群众称为“小南泥湾”。他把自己的大青马交给运输搞生产,自己去部队步行。周恩来同志和任弼时同志在一起参加中央机关和群众在枣庄举行的纺线比赛,都被评为纺线能手。他们纺线又细又匀,评为一等纱。陈云同志、李富春同志带头参加挑粪种地。年逾花甲的林柏渠同志也不甘落后,带头参加劳动。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参加生产和群众打成一片,对大家鼓舞很大。

为了度过困难,边区政府一方面发展生产,一方面历行节约,这就是"开源节流"。毛泽东穿的衣服一补再补,每月五元伙食费,不许特殊照顾,不许超过标准。有一次,毛泽东因连续工作,两天没睡觉,只吃过一顿正经饭。凌晨两点,值班卫士封耀松小声劝道:“主席,您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吃饭了,给您搞点吃的来吧?”毛泽东摇摇头又点点头,勉强说:“不要搞了,你给我弄几个芋头来就行”。封耀松来到厨房,自己动手烤芋头。因为毛泽东夜里不许惊动炊事员。可是,候贵友师傅还是被惊醒了。他嚷道:“你胡闹!,主席十几个小时没有吃饭了,你怎么就烤几个芋头?”小封摇头苦笑:“主席让烤两个芋头么,做饭肯定又要批评。”  。主席深夜工作,为了节省灯油,考虑问题时,总是把灯芯拔小。贺龙从晋绥捎来一块腊肉,毛泽东也舍不得吃,特意留给远道而来开会的陈毅。周恩来在重庆,经常工作到午夜以后,有时每天只休息三个钟头。他和大家一样常常吃发霉的大米、白菜、萝卜等。他常说:不要忘记,我们现在困难当头,解放区还吃窝窝头呢!朱总司令在山西抗日前线,生活非常艰苦,但他经常检查账目,不许伙食超支,有一次,炊事员用伙食费买了一只母鸡,想给他补养补养,他知道后,教育大家说:就是节约的钱也不能买鸡,要知道这是新区,群众生活艰苦,卖了母鸡怎样生蛋呢?董必武同志在任中央党校校长时,每次开饭,他都检查饭场,要是谁撒了米粒或者碗里的饭没有吃净,准保挨批评。

同时,他们反对脱离群众的剥削阶级特殊权思想,反对歌功颂德、请客送礼等不良之风。一九四七年十二月,西北战场刚刚取得胜利,同志们高兴地要为毛泽东祝寿,他坚决不肯,提出了三条理由:一是许多同志在战争中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个人祝寿不合情理;二是我们粮食缺乏,祝寿浪费粮食,脱离群众;三是我才五十多岁,往后日子长着哩,用不着祝寿。解放以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多次告诫全党:在我们党内一不祝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作风。领袖的风范是无声的号角,大家都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艰苦奋斗,积极生产。359旅的战士们在大生产中为了节省衣服,夏天不顾烈日暴晒,光着膀子开荒、种地、打场。长裤磨破了改做短裤,短裤磨破了改成裤权,裤权再磨破了,就撕成布条打草鞋,或糊成布壳纳鞋底,总是一块布头也舍不得丢掉。为节省工具,战士们的撅头磨得不能再用了也不肯丢掉,718团劳动英雄李位开荒用过的一把撅头,原来有5斤多,最后磨得只剩下马掌那么大的一块废铁。没有油灯,就用松树明子,或者把桦树皮卷成筒当灯点;缺少学习用具,就用桦树皮当纸,用炭当笔;没有擦枪油,就采集野杏仁榨油代替。尽管条件极其艰苦,但大家以苦为乐,以乐为荣,生产热情无比高涨。

当时的最高学府—红大,是在作过羊圈的石洞里进行教学。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就是挖窑洞,他们把羊粪、杂草清除掉,打扫千净,用石灰水把洞壁刷白,在石壁上凿出一块大石板,用石头砌成桌子和凳子,还选用了一些石头当粉笔,又用石头给老师砌成了一个讲台,在洞口用石块垒成墙和门,用茅草编成草门帘。这样,就建成了一座以石洞为教室,以石壁为黑板,以石头为桌凳和讲台的大学课堂。毛泽东曾诙谐地说你们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列主义。你们是原始天尊的弟子,在洞中修炼。什么时候下山呢,天下大乱你们就下山!生活虽然艰苦,但学生们的学习却更加刻苦。记笔记没有纸,就用旧线装书,翻过背面订成小本子;有的利用看过的书,把笔记写在书本的空白处;有的用桦树皮订成小本子记笔记。没有笔就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字、做习题;没有墨水,就用锅灰掺水作墨汁。每天晚上,他们坐在石凳上,捧读书本,俯首石桌,在油灯和烛光下,读得津津有味。大家总是把配给的油点光,蜡烛熬尽,才肯上床睡觉。有时,因石洞寒冷黑暗,他们便在外面看书。看累了,就眼望蓝天游云,漫谈讨论。正是在这艰苦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磨炼了学生们的革命意志,培养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创办工厂企业的过程中,没有书,没有图纸,没有实验室,生产没有原料,国民党又对边区进行经济封锁,只能靠白手起家、艰苦奋斗渡过一道道难关。他们用矿石炼出铁,用铁制成枪炮,用三酸(硫酸、硝酸、盐酸)制成火药,用棉花织成布,用马兰草造成纸,用骨头、木材造成火柴,用牛羊油和食用碱造成肥皂,用机器制造更多的机器。硬是用对党、对人民、对民族的赤诚之心,对老一辈革命家人格魅力的敬仰,创造出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丰衣足食、欣欣向荣的陕甘宁边区,“气的蒋介石扑闪扑闪干瞪眼”。党中央、毛泽东等革命家就是用这种“榜样的力量”,凝聚了民心,鼓舞了士气,战胜了所有反动者认为不可战胜的困难,赢得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当家做主。在建设现代化中国的今天,仍然需要这种榜样的力量,创造无穷精神动力,让中国早日走上世界强国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