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区第一任女县长

2013/10/22  浏览量:     

霍静廉

1941年10月2日,在安塞县举行的第二届参议会上,邵清华以67票当选为安塞县县长,成为边区第一位女县长。她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敬。

一、征粮

邵清华来之前,安塞的征粮任务常不能按时完成。她来后,首先抓这个问题。她找到在安塞工作多年、正直诚实的财务科宋科长调查了解,听他说,不是任务重,而是有的干部只强调困难。她又下基层找到一区乡长王怀义,这是位朝气蓬勃很有责任心的青年,他肯定地说,就是如数完成了征粮任务,群众的余粮也够吃。征不齐公粮,一是有些干部怕困难,怕作群众思想工作;二是有些干部方法简单,态度不好,对不按时交粮的老乡随意克扣,引起了群众的反感。根据了解的情况,邵清华及时召开了科、区干部会议研究、讨论、大家统一了思想,改进了工作方法,征粮工作顺利完成。

当时七区离安塞县城最远,100多里,山路崎岖,干部大部分不愿去催粮。邵清华和路岩(也是一位女干部)亲自步行下去,当地老乡特别热情,这家争着拉话,那家拉着吃饭。这个区的干部力量弱,她们就协助作工作,向群众宣传:党中央在我们这里,要打日本就需要粮食。群众心里亮堂了,争着交公粮。在分配任务时,对有一定困难的家户减轻任务,对确有困难的家户,不仅不征公粮,政府还想法调济。邵清华吃苦能干、平易近人,深得群众喜爱,那些开始不服气的男同志也渐渐地从心底里佩服了。

二、运盐

陕甘宁边区这块弹丸之地,由于受国民党的封锁,日用品非常紧缺。边区政府决定将盐池的盐运出边区换布匹、药品、医疗器械等必需品。运盐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可是安塞离盐池路途遥远,靠牲畜驮又有一定的危险,不少人反对。但邵清华心中有数,她曾在三边分区作过一段工作,去过盐池,盐池的盐质量好,结成的盐粒像小拇指尖大,晶莹透亮,数量又多,堆得像小山,既可食用,也可入药,还可作其它化工原料。邵清华一方面作干部的思想转化工作,一方面找有经验的老农请教。最后挑选了一批精干强壮的人员组成了一支壮观的运输队。区长亲自带队,队员有些当过脚夫,有长途跋涉经验,有些队员会给牲口治病。他们备足了干粮、水,尽管路途遥远,翻山越岭、穿沙漠、趟急流,但干部责任心强,队员认真负责,牲口体壮膘肥,第一次任务圆满完成。第一炮打响,以后的工作越来越顺利,他们用这些源源不断的盐为边区换回了许多紧俏的必需品,给边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组织起来

1942年,边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邵清华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亲自带队一个区一个区的动员宣传,帮助建立了春耕委员会,在全县发动变工运动,组织劳力为抗属烈属代耕。尤其是她亲自抓的点——徐家沟,变工队互帮互助,男耕女织,就连一贯游手好闲的二流子也被带动投入了生产。全村生产搞得轰轰烈烈,人心齐,庄稼作务得好,年底基本上做到耕一余一。徐家沟的经验很快在全县推广开来,她们的事迹上了边区报,表扬安塞县是后起之秀。

四、能打硬仗

1941年冬,王震指挥的三五九旅遵照中央“反摩擦”的指示,从绥德把何绍南赶跑,在返回延安时,中途需要到安塞休整三天,边区政府将正在参加边区参议会的邵清华派回,要她限期完成部队的供给任务。当时,安塞地广沟多、山高路远,群众居住分散。要及时解决一万多人及牲口的吃住,困难确实不小。邵清华一回到县上,立即派出所有的干部分头行动,动员群众有米拿米,有面拿面,推磨碾米,把粮磨好碾细,各村各户全力以赴为部队提供方便,保证部队吃好、住好、休整好。三天里,村村户户推磨碾米声、说笑声此起彼状。第三天天黑,部队到来之前,就全部准备好了。这次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邵清华受到党中央的表扬。事后,王震每说到这件事,总是不住地赞扬:“当时能够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全凭我们这位女县长。”

五、秉公执法

邵清华初上任那年,正遇春荒,安塞歉收,农民吃粮十分困难。1941年5月,六区农民尚迎春、李之安领了20多个农民,抢走窑则湾仓库20多石粮食。原任县长、书记派保安队去捉拿,打死了李之安,逮捕了尚迎春,并判刑5年。群众议论纷纷。邵清华到任,就遇上了这件事。怎么办?

她深入农村,走村串户亲自了解,看看老乡的碗里,看看老乡的锅里,再看看老乡面缸、米缸。她明白了:春荒严重地影响了春耕生产,有些群众连锅都揭不开,吃的是野菜汤汤。而且六区化子坪乡指导员张彦,身为领导干部,明知群众吃饭困难,不积极想办法为群众借粮,反而暗地唆使群众抢粮,自己从中得利。

邵清华调查清楚后,连夜起草文件,请求边区政府援助,要求减征公购粮、借粮借草以渡灾荒。边区政府很快采纳了她的建议。决定将当年公购粮免征,还拨给安塞县粮食100石,农业贷款20万元(边币),并同意县政府出借一部分谷草。邵县长生怕不够分摊,又动员机关干部将当年口粮抽出60石,借给农民。群众顺利渡过了春荒,投入了春耕。

邵清华又给抢粮事件的挑头者尚迎春作思想工作,使尚迎春认识了自己的错误。邵县长给他平了反,逮捕了教唆犯张彦。

这件事情的正确处理,大快人心,人们更钦佩这位年轻的女县长了。

邵清华身边有位工作人员,对己要求不严。安塞当时出了一个轰动案件,一个妇女因和别人通奸害死了丈夫。这位村妇在收审期间,这个工作人员让这个女犯给她拆洗被子、洗衣服,并在邵清华面前替这个女犯说情,开脱罪责。邵清华与刘审判长一起审清案件,坚决将这个女犯枪毙,那个男犯也吓得投案自首。从此,邵县长秉公执法的美名在全县传开了。

六、领头雁

邵清华是江苏人,在北京长大。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到延安。曾任抗大区队长、指导员、三边分区妇联主任等职。她到安塞任县长时,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对她说:“为了妇女解放,为了妇女在经济上、政治上翻身,党需要从各方面做工作,培养各方面的妇女干部,你们要有信心,大胆去干吧!”当时和她一起去的延安女大学生有路岩、章岩、李蕴辉。路岩担任县政府政务秘书,章岩为一科科员,李蕴辉为三科科员。

女干部的到来,无疑对当时闭塞落后的安塞是一个震动,尤其是那些受封建思想束缚较严重的农村妇女大开眼界。女县长和她的同事们大方、爽快、泼辣、能干,极大地影响带动了当地妇女群众。安塞不是产棉区,农民穿衣要用粮食在外边换取。邵清华从外地请来纺织能手,使本地妇女学会了纺线织布,而且很快在全县推广开来,涌现出不少新鲜事,有的是婆媳一块儿学,有的是姑嫂互相教,使群众的穿衣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1942年夏天,邵清华给县上办了一所女子小学,这可是安塞前所未有的大事。教师、学生清一色的娘子军,学生达到60多个,学校办的很红火。

随着全县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邵清华不失时机地发展了一大批妇女干部,并且大胆提拔使用。除了章岩、路岩、李蕴辉之外,又陆续来了罗晓、孙力、杨立西、张自力、陈一清、陈雪云、鲁明、张之、鲁加珍、朱秀兰、白七珠、白云庭、刘天明等十几名女同志。全县7个区,有6个区的宣传科长是女的,宣传部长也是女的,法院、政府也有女干部。当时的安塞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女儿国”。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了妇女的力量。

1943年,邵清华调离。虽然只有两年,但邵清华的名字、邵县长的事迹却在安塞人民中留传着。《解放日报》曾这样写道:“安塞县县长邵清华同志,彼为25岁之女青年县长,该县县政府在她的主持下一切均井井有条,成绩斐然,深受该县民众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