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浏览量:
魏向阳
1931年,中共山西省委按照北方局指示在大麦郊娄底村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游击队成立后,打豪绅、斗地主,影响力不断扩大。国民党反动政府对此十分恐慌,急调数倍于游击队的重兵大肆围攻。在山西处境日益困难的形势下,游击队决定按照省委指示,西渡黄河,到陕北开展武装斗争。9月2日,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游击队胜利渡过黄河。进入陕北的游击队共30人,配长短枪60支,子弹万余发。9月6日,游击队在南沟岔附近行军途中,与敌军六七人在雾中相遇,由于队长拓克宽、政委黄子文处置不当,致使敌人逃脱。为此,当部队行军至南沟岔柳树滩时,大家一致要求召开民主会议,改选领导人。经过民主选举,阎红彦、吴岱峰分任大队长和副大队长,杨重远任政委,下设李成兰、胡廷俊、马佩勋、周维仁四个班。9月8日,游击队来到安定西区枣树坪,通过谢子长的长兄谢德惠,与在玉家湾任家砭的中共安定县委书记马文瑞取得联系。马文瑞随即在任家砭动员当地党员和青年积极参加游击队,先后有马云泽、赵福祥、路文昌、郭立本等一批党员骨干参加了游击队。此后,安定县委向陕北特委作了汇报,陕北特委书记赵伯平立派张子平同志前来向游击队传达特委指示,要求游击队在安定、清涧、延川、延长、靖边等地开展游击活动。从此,晋西游击队正式接受陕北特委领导。不久,游击队收编了肖万胜的土客武装,继营盘山遭遇战后,在二次进驻南沟岔中又收编了烟商武装师储杰部。至此,晋西游击队发展到300余人,编为三个大队和一个执法队,分别由肖永胜、阎红彦、师储杰、雷恩钧任队长,并派游击队老战士白雪山、惠泽仁分任一、三大队指导员,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领导。
就在晋西游击队发展壮大之时,国民党井岳秀部的王牌军——第86师种宝卿骑兵团进驻瓦窑堡,派出由排长石德义为首,另有3个排长组成的30余人的骑兵加强排,向涧峪岔、南沟岔方向追来,意在一鼓荡平晋西游击队。
中共安定县委得到情报后,马文瑞即派任志贞到南沟岔向游击队通报情况。任志贞女扮男装,迅速赶到南沟岔把国民党军围追游击队的意图和县委支持、群众配合、游击队应战的意见向游击队作了传达。阎红彦、杨琪、杨鼎、师储杰等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决定先发制人,星夜行动,拂晓前袭击敌人,一举歼灭之。于是,游击队连夜行军,越过关道峁,潜伏霍家沟,隐蔽待机。
石德义排行至玉家湾后安营扎寨,杀鸡抢粮。石德义在其姘头家留宿,逍遥间,派村民去南沟岔打探游击队动向。第一次派出的人被游击队俘获,第二次又派村民魏殿元、魏国湖继续打探。两人来到大王庙,正好遇到在霍家沟待机的游击队。他们摸清是红军游击队后,便把石德义排的人员、枪支及住宿情况详细汇报给阎红彦。
10月7日拂晓,晋西游击队兵分两路,分别由魏殿元、魏国湖带路,从大王庙及对面梁家塬山从天而降,迅速包围了敌人。阎红彦一声令下,战士们奋勇冲杀。刹时,军号声、枪炮声和战士们的厮杀声响成一片。睡梦中惊醒的敌人刚跑到院子,就被冲锋在前的阎红彦一排子弹横扫而倒。慌乱中,石德义持短枪狼狈地向拐沟逃跑,被游击队战士抓回。阎红彦见到他,义愤填膺地说:“石德义的手上沾满了老百姓的鲜血,是瓦窑堡人民的公敌,立刻拉出去枪毙!”师储杰出于怜悯,上前阻拦劝说:“暂留此人性命,使其改过自新,为我所用!”阎红彦仍然愤恨难平,大声喊道:“我们大多数是瓦窑堡人,放他回去必定会再来祸害我们!”边说边绕过师储杰,一枪射向石德义,使其当场毙命。接着,游击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束了战斗。这次战斗共毙俘敌30余人,缴枪30余支,战马30余匹和许多弹药,大大补充了游击队的物资实力。
玉家湾大捷后,游击队决定趁敌不备,攻打瓦窑堡。于是兵分两路:一路由阎红彦带领骑兵穿上敌军服装从川道走,经吴家寨子进攻瓦窑堡;另一路由雷恩钧带领步兵走山路,经冯家屯沟,秘密移动到齐家湾花果山,然后两路会合乘胜围攻瓦窑堡。巧的是阎红彦一路途径吴家寨子时,适逢吴岱峰弟弟娶亲。好客的吴老太太一定要部队吃完炸油糕后出发,游击队挡不住吴老太太的盛情,只得吃完饭后继续向瓦窑堡进军。谁知,就这一顿饭的功夫,玉家湾的一名逃兵先游击队一步回到瓦窑堡报告了情况,敌人加强了防范。结果,在游击队艰难突破瓦窑堡的两道城墙后,还未攻第三道城墙,已接近天黑。考虑到队伍成分的复杂和内城攻打的困难,游击队决定撤出战斗,向南行动转移到永平休整。从此,在陕北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吃了一顿糕、丢了一座城”的说法。
玉家湾战斗在陕北游击战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贯彻和执行毛泽东同志“十六字”游击战法而取得的重大胜利;是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而取得的结果,同时也是陕北游击战争第一个漂亮的歼灭战。这一战斗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提升了我军士气,震动了整个陕北,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武装斗争的骨干,而阎红彦也从此成了当地传奇式的英雄人物。
玉家湾战斗后,按照陕北特委指示,晋西游击队转战到南梁,与刘志丹率领的民间武装会合。不久,在谢子长领导下,组成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陕甘游击队,成为红26军的前身。晋西游击队的不少战士也成为以后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领导骨干。(作者系玉家湾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