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县人民迎接党中央进驻瓦窑堡

2015/12/30  浏览量:   作者:延安老区建设  

1935年,长征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在听取了陕甘晋省委、红15军团部分领导人和当地政府的汇报以后,于10月28日,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了中央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会上讨论了中央机关在哪里落脚安家的问题。毛泽东说:在南方,我们的家在瑞金。黑了南方有北方,北方我们把家安在哪里,我是共和国的主席,我们的家我想应该安在瓦窑堡。瓦窑堡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群众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基础好,物资也很丰富,又是西北根据地首府,也便于我们出兵晋察冀,与日寇直接作战。

会后,分作两路。一路由张闻天、博古、刘少奇等率领中央机关和红星、红章的人员北上,到陕甘晋省委所在地瓦窑堡。另一路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带领作战部队迎战对陕北苏区第三次“围剿”的敌人。

党中央要进驻瓦窑堡的消息传来,陕北省苏维埃政府、瓦窑堡市委和市政府的机关干部紧急动员,做好迎接中央红军和长征红军的准备工作。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陕北省政府主席马明方在动员大会上指出,迎接党中央机关和长征红军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务必并出400孔窑洞,让党中央机关和长征来的同志有办公的地方,有暖窑洞住;务必筹好300石粮食和80000斤副食品,让他们吃饱吃好;务必筹办赶缝3000 套棉衣,解决好干部战士过冬的衣服。让长征来的每个同志,有回到了家里和亲人相见相聚的感觉。

会上宣布成立了并窑、筹粮、缝衣、接待几个工作组。窑洞全由瓦窑堡市三个乡腾并,筹粮食、做冬衣由瓦窑堡市和子长、秀延、赤源县等分别负责完成。会后,市县很快就把任务分别落实到乡村和家户。省供给部部长白如冰和外贸局局长高超等亲自到延安、山西等地购买布料、棉花,市商会会长郭海宽召集商界领导人协议,主动承担了运输任务。市委书记崔田夫和组织部部长徐锡龄在城里、后桥、水沟坪、齐家湾、冯家屯、郭家楼、陈家洼、西门坪逐村逐户号房子、并窑洞。水沟坪红军战士李国秀家是大户人家,当他们听到中央医院伤病人员多,需要他们的15孔窑洞时,二话没说,全家人按时搬走了。市一政村高兰英缝衣小组共12个人,她们商量,为了让长征红军能够早日穿上棉衣、新鞋,晚上只睡4个小时,加班加点完成任务,受到了市政府的表扬。齐家湾党玉英、石翠女、贾香三个人负责,组成了市辖三个乡的缝衣大队。她们统一从省供给部领回棉花、布匹,选心灵手巧的人裁剪好,分发给队员们制作。当时的布多是白的,又没有颜料,她们就用干草灰、黑豆水煮染。做鞋费工夫,就采用协作分工的办法,纳底、做鞋帮子、绱鞋各干一行。大家都抢着承担任务,连明打昼抢时间干。做好了统一收起来,交给省供给部。经过突击,佷快就超额完成了任务。她们高兴地说,红军战士穿上了新衣服、新鞋,很整齐,很暖和,也很好看,个个像新女婿。子长县、秀延县、赤源县的农民从四面八方赶上毛驴把一袋袋粮食、洋芋、白菜、南瓜,还有猪呀羊呀送到供给部和接待站。

接待站、供给部和市民把事先准备好的粮食、面粉、洋芋、白菜、豆芽、豆腐、粉条、猪肉、羊肉和上万件的锅、盆、碗、瓮、案等灶具,一担担,一车车,一筐筐送到了机关食堂和营房食堂。只要长征的同志生活上需要的,市民们啥都给。

延榆公路大道两旁,瓦窑堡城中山大街、商号门上贴了很多标语:“欢迎党中央红军进驻瓦窑堡!”“欢迎中央长征红军!”等。到处是一片忙碌迎接亲人的气氛。

11月7日,洛浦、博古、刘少奇等率领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后勤伤病人员,经安塞到达瓦窑堡。这天,雪过天晴,大地洁白,太阳当空,银雪闪光。瓦窑堡市组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陕北省和瓦窑堡市党政军民、游击队、赤卫队、少先队、学生、商人等4千多人,齐集于南门外到瓷窑5里长的大道两旁,手舞三角彩色旗,喇叭领头,敲锣打鼓,列队欢迎。中央红军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十几个人一队的,也有几十个人一队的。衣服很破烂、单薄,脚上、腿上、身上裹麻袋、羊皮的人很多,有些女同志背上还背了竹篓子,里面放着孩子,伤员拄着拐棍,挂着绷带,重伤员被担架抬着,有十几副担架空着,上面放了柴草。骡马毛驴不少,驮着箱子、锅等东西。队伍很整齐,枪都放在一个肩上,说换都换,不时给欢迎人群敬礼。他们的枪很好,短枪很多,走在最前面的一队年龄小的战士唱着“到陕北去”的歌曲,精神抖擞,十分喜人。走在中间的一队穿得比较好一点,拿短枪的不少,还有几个50多岁的老年人。中央领导人还有长征中的老人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就在这一队伍里。洛浦、刘少奇、博古出列,与前来欢迎的郭洪涛、马明方、崔田夫互致问候。人群中响起欢呼声:

“欢迎党中央进驻瓦窑堡!欢迎长征红军进驻瓦窑堡!”

“谢谢陕北人民!谢谢瓦窑堡人民!”

“党中央路线胜利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一路口号,一路歌。瓦窑堡人民像迎新娘一样,把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迎进了城,住进了事先并好的暖暖和和、干干净净的窑洞里面。

张闻天感慨万般地说:瓦窑堡人民真好,瓦窑堡这个地方真好。一年又一个月了,我们才找到这个下脚安身的地方,我们得好好感谢瓦窑堡的父老乡亲啊!

瓦窑堡一度成了中国革命的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