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的“陕北广播电台”

2018/07/26  浏览量:   作者:(摘自《纵横》)  

1946年12月,中共中央电晋冀鲁豫军区指出,蒋介石有可能要进犯延安,为了保证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转移时播音不致中断,要求晋冀鲁豫军区的邯郸广播电台做好准备。在必要时接替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接到这个电报以后,军区通信局三处的同志们在处长王士光同志的率领下,在机务工作方面,认真地做了准备。利用广播休息时间,把邯郸广播电台短波发射机的发射频率由6120千周改调到7500千周(延安台的频率),为延安广播电台的工作频率磨制了专用晶体,经反复调试测定,频率准确,工作稳定,已随时可以接替延安广播电台的工作。 

尽管做好了准备,王士光同志仍然感到,这样做虽说可以接替延安广播电台的播音。但是邯郸广播电台的短波台终止播音也是一大损失。似乎并非上策。更重要的是:如果一旦邯郸广播电台短波台播音突然停止和陕北地区以外的新的“陕北广播电台”的突然出现是在同一时间发生,必然会引起敌人的特别怀疑,甚至可能立即用飞机来侦察、轰炸,危及广播电台的安全,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当时物资条件十分困难,而时间又很紧迫的情况下,王士光想到了把邯郸台的中波发射机改装为短波发射机,用以接替陕北台的广播。这个办法如果真能实现,可以说这就是上策。这样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第一,可以保持邯郸电台的短波台继续广播(短波广播在广大地区拥有更多的听众);第二,邯郸短波台如能照常播音,并且和“陕北台”同时播音,可以造成敌方的一种错觉,对敌人有一定的迷惑麻痹作用(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点很有效,当敌方测向机测到“陕北广播电台”是在晋东南地区时,出乎意料,感到奇怪,仍然不敢置信不敢上报,反而谎报说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是在陕北定边,于是敌军飞机到定边狂轰滥炸了一阵);第三,如果邯郸广播电台和“陕北广播电台”两部机器的波长范围基本上是一样的,两者可以互相替代。万一有一台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可以立即替代,保证广播不至于中断。

正当王士光反复考虑“中波改短波”的设想之时,1947年3月初,中共中央的第二次电报到了,提出了比第一次电报更高的要求:要晋冀鲁豫军区,也要晋察冀军区“赶装一部电台,在必要时接替陕北广播电台工作”。军区通信局局长兼政委林伟同志被召到中央局副书记、军区副政委薄一波同志处领受任务。薄波当面交代了任务的重要性、紧迫性,并明确要求“就在本月内完成,越快越 :好。”林伟回来之后,首先征求王士光同志的意见。中共中央“赶装一部电台”的要求和王士光的设想“不谋而合”。王士光胸有成竹,当即提出了“用邯郸台中波发射机改装为短波发射机”的方案。这一方案很快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批准,于是邯郸台立即向听众广播“中波台发射 :机因故障修理,播音暂停。” 

大的方案确定了以后,在改装过程中,如何才能确保质量,确保按期完成,乃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在技术上、设计上虽然已有相当大的把握,但是在物资条件方面,还不太充分。有些主要零件王士光需要亲自物色,仔细挑选,有些零件需要彻底修理,有的零部件甚至还得重新设计、制造,所以要求 20 多天完成任务是相当紧迫的。就在这时,有的军区复电中央,表示难以完成赶装电台的任务。得知这一情况后,王士光等同志更加坚定了必须按期完成任务的决心。 

1947年3月19日,我军撤出延安。3月2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就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用预先设置在陕北子长(瓦窑堡)的战备台接替了播音。此后的几天播音讯号越来越弱,而干扰讯号很强。显然,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处境已经十分困难。当时,我们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声音,是党中央的声音,它传达党中央的号召,传达各个战场的胜利消息,鼓舞人民的革命斗志,指明人民前进的方向,它的声音绝不能中断!想到这些,我们感到自己肩负重任;决心早日完成改装任务,早日实现接替播音。 

当时,我在三处任无线电技师兼装配股股长。和我在一个房间里工作的有无线电技师刘月桂、无线电机务员王和友。王和友是原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个机务员。解放过来以后,亲眼看到解放区的军民关系非常密切,亲身体会到解放军内部的官兵关系很平等融洽。听说要改装广播电台,他向王士光表示,希望也能分给他一点适当的工作。第二天王士光告诉他,广播发射机的一个低周铁芯线圈需要重新绕制,并把一个旧的转数表交给了他。王和友拿着转数表擦拭、摆弄了半天,像是挺有兴趣。第三天,不知他从哪里又找到一台旧的、浑身是锈的像是多年不用的绕线机,搬回来以后,经过一番擦洗、调整又安装上转数表试验。再过一天,不知他又从哪里找来一个比较新一点的转数表。有了这几个转数表,可以互相比较、对照、互相校正,对于绕线圈数的计量可以更准确可靠了。 

一天,王士光抱来一个大铁芯线圈(一般都有几十斤重)慢慢放到地上,然后把画得很工整的设计图纸交给王和友说:“矽钢片要利用旧线圈上拆下来的。” 后来,王和友又搬来一些旧的铁芯线圈,反复测量,选用尺寸大小最合适的矽钢片。绕制低周铁芯线圈是一件需要很细心很费眼力的活,特别是圈数的计量。抽头的焊接,绝缘层的叠加等各个步骤,王和友都是一丝不苟。这个低周铁芯线圈安装使用后,没有发生任何问题。说明产品的设计和加工质量完全合格。 

王士光把装配天线电路前置放大器的任务交给了刘月桂。并告诉他:所需要的固定电容器和电阻,可以从缴获的美式报话机上拆用。刘月桂搞放大器特别认真。在不到一周的期限内,提前把前置放大器做好了。放大器的质量,从零件的安装质量到接线的焊接质量,据我看都算是上乘的。紧接着,他又主动帮我把振荡线圈也绕好了。振荡线圈所用的瓷管,是刚从邯郸附近的彭城瓷厂烧制成的带有刻槽和穿线孔的专用瓷管,所以绕制出来的振荡线圈也显得格外精致。振荡电路所用的可变电容器,是王士光亲自从一部缴获的旧式机器上挑选出来交给我的。仅有的这支电容器质地较好,电容量也合适,只可惜有严重的碰片。可能是遭到过严重的挤压所致,必须经过彻底修理才能使用。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是遇到轻微的碰片现象,有经验的人,一般都是很小心地用起子拨一拨。片子不再相碰就算可以了。如果是严重碰片,还要勉强去修。其结果往往是越修越糟。可是这一次情况不同,别无选择,非它不可,必须彻底修好,不然,如果广播发射机的心脏部位的关键性零件质量不可靠,装到机器上又出了问题,那影响可就太严重了。所以我就采用过去从来没有采用过的最费劲也是最彻底的修理方法:把可变电容器完全拆开,先把被扭曲了的片子进行了压平,然后再把动片、定片分组进行了矫正,使得片距都是等距的均匀的。使其精度误差不超过小钢板尺上的一条刻线。然后再把整个电容器组装起来。修好之后,各片的间距都很均匀,在180度的范围内,无论是旋转到任何一点,片距都是均匀的,根本就用不着再做个别的调整了。同时又把电容器转动轴的松紧度调整到最佳状态,恰到好处,使之转动起来非常平稳,手感很舒适。力求做到“整旧如新”,完美无瑕。 

由于突击赶制“陕北广播电台”的意义重大,大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中格外认真。团结协作配合得好,所以广播电台发射机的制造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安装完毕经过调试,一切正常。比预定三月底的期限还提前了几天。于是,我们赶快报告了通信局,广播发射机已经改装完毕,调试成功,可以工作了。通信局立即将此消息转告了有关方面,由有关方面抽调人员组成的新华社临时总社加紧了接替播音的准备工作。当陕北广播电台中断播音的第二天,即4月1日晚7点整,早已准备就绪的接替播音立即开始。首先播送了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前奏曲“兄妹开荒”,然后用“陕北新华广播电台XN-CR”的呼号连呼三遍。接着顺利地播送了新闻节目和其他节目,保证了党中央的声音没有中断。与此同时,邯郸短波台用6120千周的频率进行了转播。这样,我们就准时圆满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摘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