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让小山村并入全球路网

2019/06/11  浏览量:   作者:延川县老促会  

“那时天亮前就得带上干粮起身,走到县城里的学校往往已经是晚上了。”今年56岁的郭晓红回忆说。郭晓红是延川县乾坤湾镇伏义村人,他家距离县城45公里。上高中时,他每周两次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通常一走就是十几个小时。 

11月21日,郭晓红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前的延川县交通不便,农村群众到邻近的乡镇去就是出远门了,需要收拾行囊、带好干粮。现在,交通运输事业迅速发展,国道、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公交车、私家车随处可见,人们的出行方式变得丰富起来。

1978年,被分配到延川县人民法院工作的郭晓红,因为工作需要调到马家河公社。“公社就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当时我每次去县城开会,都得坐顺路的拖拉机,来回需要两天时间。”郭晓红说,当时去县城开会得自己带着铺盖,因为公社通县城的路很难走,当天晚上是回不去的。一旦遇到下雨、下雪的极端天气,晚上到不了县城,只能走哪儿歇哪儿。“当时县城的路也好不到哪里去。”郭晓红回忆说,“当时整个县城只有一条马路,一眼就能望得到尽头。马路也不够宽阔,遇到逢集时,行人就将马路挤得水泄不通。路上偶尔能看到的自行车可是那个年代‘大户人家’才有的交通工具。” 

“直到1982年,延川县才建起了第一座大桥——延川大桥,之后我们用了3年时间把县城通往各个乡镇的砂石路全部铺好。”今年63岁的延川县交通运输局原局长高青云回忆说,1998年,延川县又修建了第一条水泥路——北新街;1999年年底,201国道改线经过延川;2001年,省道渭清线连接延川。从此,延川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道路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那几年,交通变化真是一天一个样儿,看着道路越变越宽我打心底里自豪。”高青云说,他眼看着县城通往乡镇的道路经历了从尘土飞扬的土路到4米多宽砂石路的转变,最后又发展成为可以3车并行的柏油路。“以前路很难走,都没去过几次县城,现在路上铺上了柏油,去一次县城半个小时就够了。”延川县关庄镇王家沟村76岁的王生发深感家乡道路发生了巨大变化。关庄镇是延川县一个较偏远的乡镇,改革开放前全镇只有近30公里的土路,群众出行只能靠步行。如今走进关庄镇,各村都通上了柏油路,不仅让广大农村群众长久受益,也让农村群众致富的路越走越宽。 

高青云回忆说,1986年全县仅有27公里砂石路和121公里土路,截至2016年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847.6公里。2015年10月延延高速建成通车,实现了延川与延安主城区的快速通达,也从此改变了延川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延川还从2004年开始对乡村公路进行硬化,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累计硬化乡村公路1200余公里。目前,全县163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柏油路。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交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成果显著,老百姓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感。随着延川交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会享受到更多惠民成果。”延川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李青海说,今后,延川将以高速公路为依托、国省干线为主线、县乡道路为支线、农村公路为网络,形成内联外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力争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完备、网络衔接顺畅、运输服务优质、系统运行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延川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交通越来越便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希望今后家乡发展更上一层楼。”走在回家路上的郭晓红说。

(延川县委宣传部、延川县老促会: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