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中蜂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3/12/20  浏览量:   作者:延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延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调研部  经济组

(2013年月12月20日)

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以山峁塬梁为主,平均海拔1000米。年均日照2300~2700小时、降水量500毫米左右、无霜期170天,属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其中生态林面积2700万亩,天然草原1500万亩,农作物、人工牧草、经济果蔬1200多万亩,有效载蜂量50万群以上,丰富的蜜粉源优势和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为延安发展养蜂产业提供了良好物质基础。近年来,各级养蜂专业机构、全国知名养蜂专家学者对延安养蜂业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给予高度评价。延安养蜂技术推广单位总结经验,改进技术,抓点示范,指导蜂农进行生态、标准、无公害生产,成效显著。2012年8月29日,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上批示,要求制定延安发展养蜂产业专项规划,聘请专家指导,明确扶持政策,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延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霄要求有关部门组织专项调研,制定发展养蜂产业规划,提出具体扶持政策建议,推进全市养蜂产业发展。近几年,通过政府大力扶持,部门协调努力,农民积极参与,延安养蜂业正在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蜜源,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

一、发展状况

(一)蜜源植物丰富

延安蜜粉源植物丰富,种类多、分布广、花期长。主要蜜粉源植物花期衔接好。从早春3月中旬到9月下旬相继有植物开花吐粉泌蜜,尤其是山区地域的多样性和退耕还林草、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封山禁牧等项目工程的实施,使本来就很丰富的蜜粉源植物资源又得到了大幅增加。据统计,全市境内有蜜粉源植物500多种,在蜂群生产和蜂群繁殖中有重要价值的蜜粉源植物30多种,能生产大量商品的主要蜜粉源植物10多种。主要蜜粉源植物有柠条、油菜、刺槐、狼牙刺、荆条、枣花、草木樨、紫花苜蓿、沙打旺、地椒、芸芥、老瓜头、向日葵、荞麦、九月菊、野山花、玉米等,辅助蜜粉源植物有山榆、旱柳、山桃、木瓜、杏树、沙棘、瓜果蔬菜、次生林木本山花、天然草原草本野花、各类衔接性农作物等。其中刺槐 600 多万亩,狼牙刺300万亩,荞麦96万亩,苹果215万亩,蔬菜25万亩,酥梨30万亩,红枣25万亩,紫花苜蓿300万亩。为养蜂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要蜜粉源面积大,相对集中,花期相接。如玉米、苹果、油菜、狼牙刺、刺槐、枣树、荆条、荞麦、老瓜头等面积较大。特别是近年来苹果、红枣、反季节蔬菜面积不断增加,农民对蜜蜂授粉使果、菜提质增产增效认识接受,发展养蜂内涵扩展;二是泌蜜丰富,产量高。一般年份,只要气候正常,就能获得高产稳产,如在刺槐花期,l5框群日进蜜10公斤,一个花期群产l00 公斤不足为奇;三是花期相接,主要蜜源植物每年4月中旬开花,到9月上旬结束,长达半年之久,是全国蜂群春繁后北上、东去、西往的必经之地,每年吸引众多养蜂者,极有利于蜂群的转地饲养。四是蜜源植物一般处于高山陡坡,远离城区工业区,自然生长,无工业和农药污染,为无公害蜂蜜生产创造了先天条件。

(二)蜜蜂种质优良

中华蜜蜂也称东方蜂,体格较小,经过漫长的进化和自然选择,适应山地自然条件,抗寒、耐热,抗螨、抗病力强。中蜂季节性强,嗅觉灵敏,勤奋敏捷,善于利用零星蜜源,产卵育虫习性灵活,能适应蜜粉源的变化,造脾快,不采集树胶,蜡质洁白。具有高产、稳产、适应定地饲养的特点。

延安中华蜜蜂饲养历史悠久,种质优良。20世纪60年代前,农村基本是土洞土法饲养,自生自灭繁衍。70年代中后期,推广中蜂新法(活框)饲养技术,并引进意大利、喀尼阿兰、卡尔巴阡、东北黑蜂等西方蜂种改良中蜂,提高中蜂饲养技术和生产性能。1983年,全国中蜂资源调查确认“延安中蜂个体大,吻长,抗逆力强,品种优良”,延安被列入全国四大中蜂保护区之一,成为全国养蜂基地和中蜂优良蜂王生产基地。2003年8月,亚洲养蜂协会蜜蜂生物学委员会主席、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中蜂协会名誉会长、云南养蜂学会理事长、云南农业大学蜂学系匡邦郁教授率有关人员在延安进行现场考察,认为陕北中蜂品种优良,生物特性突出,是国内蜂种中的一个优良而独特的地方优良蜂种(品系),应继续加强繁育,提纯复壮,尽快建立陕北中蜂自然保护区,前景十分广阔。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高层专家学者在延安举办“养蜂师资及重点示范户培训班”,推广中蜂饲养关键技术、绿色有机蜂产品生产管理、蜂产品安全等技术,提高整体饲养水平,为全市养蜂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调研中蜂农普遍反映中峰好饲养,易管理,采蜜稳定,为优质蜂蜜生产提供了品种保障。

(三)蜂蜜质量极佳

延安蜂蜜生产依据天然资源,环境污染少,蜂蜜纯净,营养丰富,尤其是生产的“槐花蜜”、“枣花蜜”等以其清纯爽口,不易结晶,易于存贮,外观悦目,历年来即产快销,畅销不衰。经国家农业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依据GB/18796-2005检测标准进行检测,所检标本,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达61.21~67.63%,刺槐蜜最高;水分为21.8~18.0%,刺槐蜜最低;灰分全部为0.10%,低于国标≤0.4%的0.3%;淀粉酶活性为10.5~28.7 mL/(g.h),苜蓿蜜含量最高;羟甲基糠醛、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霉菌、致病菌、四环素族抗菌素、铅、锌等均低于国标要求,而且均处于偏低水平,均达到1级标准。延安所产蜂蜜历来为商家和使用者青睐,畅销不衰。尤其是遇低产期更是价高枪手,蜜源奇缺。

(四)开展中蜂保护

延安中蜂品种优良,在全国享有一定的声誉。延安养蜂工作者特别重视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在1000多平方公里区域实施保护。坚持巩固老区,扩展示范基地,强化良种繁育,在巩固宝塔区松树林乡高窑村流域、甘泉县劳山乡边疆流域中蜂资源保护示范区的基础上,扩展甘泉县清泉沟、东沟和黄龙县石堡、柏峪中蜂资源保护示范区,树立标志牌,颁发“延安中蜂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限制外来蜂种进入保护区。同时,在保护区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中蜂小转地饲养方式、定地砖箱、石槽箱饲养方式,开展优质蜂王繁育工作。保护区现已建设良种繁育场3个,发展中蜂饲养户144户饲养中蜂6335群。扩繁场每年向全国各地提供优质中蜂蜂王1万多只。

(五)推广先进技术

一是中蜂小转地饲养

中蜂小转地饲养即“土洞原始扩繁,活框新法产蜜”的饲养管理模式。利用原始土洞、树状蜂群繁蜂早、分蜂强,每个土洞每年最少能分三个强群的特点,进行原始繁蜂、分蜂。然后采用活框过箱饲养进行小转地采蜜,达到繁蜂产蜜两不误的目的,使蜂农达到稳定收益。土洞、树桩由于温度、湿度适宜,利于蜂王产卵,较标准箱提前半月产子,而且子脾大。一般情况下,一个土洞、树桩每次分蜂达到标准箱后,可以达到2-3脾蜂,通过3个月繁蜂可以达到6-7脾。过到活框标准箱中控制分蜂,养强群,提高产蜜量,增加养蜂收入。一般饲养30群蜂,年收入5000元以上。

二是定地砖箱、石槽箱饲养

定地砖箱、石槽箱饲养,降低养蜂投资成本,每个砖箱石槽仅需80元,一般养蜂20余群,收入突破1万元,箱均收入500余元。由于该技术实用性强、成本低、易掌握、效益好,目前已在甘泉、黄龙、吴起、子长、延川、宜川、宝塔区7县区52户蜂农中推广1360群,受到蜂农青睐。

三是反季节温棚蜜蜂授粉增产技术

2004年利用中、意蜂在油桃、杏、草莓等温棚内开展授粉技术,一个花期可直接降低人工授粉成本1000多元。2008年宜川县为提高苹果的质量,打造绿色有机苹果园,在大田苹果园内开展蜜蜂授粉技术,苹果个体大、果型正、畸形少,有效提高了苹果的质量和产量,很受果农欢迎。

(六)各级重视扶持

近年来,延安市政府支持实施了“延安中蜂资源保护区建设”、“延安中蜂扩繁场建设”、“培育规模养殖示范户”、“陕北蜜源植物资源调查”等项目,市财政列支专项资金140万元,扶持养蜂发展。项目县区明确扶持养蜂优惠政策,甘泉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中蜂养殖业的意见》,规定以养20标准箱蜂为起点,每箱补100元。子长县以规模养10群为起点,每群补50元。全市自发组建养蜂专业合作社5个,蜂产品加工企业2个,注册“劳山村”土蜂蜜、“黄龙”土蜂蜜商标,推行“企业+农户”产业化经营,统一标准,订单生产,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带动养蜂生产。2011年,黄龙县委、县政府提出“使中蜂产业成为继核桃之后我县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目标,专门成立发展中蜂养殖产业领导小组,建立养蜂技术服务机构,制定《黄龙县中蜂保护区发展规划》、《黄龙县中蜂百箱养殖示范户扶持管理办法》等,规定规模养蜂达100群给予2万元的贴息贷款,对中蜂养殖大户给予免费提供蜂箱等优惠政策,全县发展中蜂养殖户943户,饲养中蜂29941箱。发布了《黄龙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蜂养殖保护区工作的公告》,在青兰高速入口及主要公路入境处设立明显的禁止意蜂进入的标志牌,为中蜂保护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3月9日,黄龙县荣获“中华蜜蜂之乡”称号。

(七)效益十分显著

1、经济效益

据对32户典型调查统计,示范点(户)总收入达40余万余元,户均收入1万多元,群均收入达到400元。黄龙县石堡镇养殖大户刘长有饲养中峰300箱,2011年收入8万元,2012年收入16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春季洋槐蜜期,仅外地来延安转地放蜂户约300户3.6万群,由于流蜜好、产量高,群均产蜜100公斤左右,总产量3600余吨,市场价每吨1200~1400元,蜜期创收近500余万元,而且蜂产品加工企业随群收购,现款交易,畅销无存。

2、社会效益

在苹果主产区推广蜜蜂授粉,提高座果率16.1%,果形指数提高2~3.5%,果实偏斜率降低19.3%,单果种籽数增多1.5个,果实横径平均增大4.93毫米,单果重增加28.8克,优果率提高9.8%。在大棚油桃、大棚西红柿、大棚西瓜、大棚草莓等反季节菜、果生产中推广蜜蜂授粉,一个授粉期可节约劳动力20个,折合劳动力投资1000元左右,而且授粉率达100%,减少了人工授粉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优果率和果、蔬品质。蜜蜂授粉得到行业专家肯定,深受农民欢迎。

3、生态效益

由于养蜂业的发展,蜜蜂遍布山野,通过传花授粉,提高了植物繁衍生长能力,促进了陕北山川秀美和生态恢复建设,林草覆盖率达到3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l999年的20.7%提高到45.5%,使陕北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了有效遏制,延安山川大地初步实现了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

二、存在问题

(一)养蜂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延安养蜂服务网络两头热中间冷,市上、蜂农重视,县区相对淡化,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技术服务不适应养蜂业发展需求。养蜂户文化和技术水平普遍低,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推广难度较大。

(二)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

2012年底,延安农户养蜂大多10群上下,全市百群以上的养蜂大户只有39户,10~30群的有600多户,养蜂仍然是一项农民的副业,没有当作产业来抓,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规模效益不显著。

(三)蜜粉源植物资源利用率低

延安全市约有可利用蜜粉源植物3000~4000万亩,有效载蜂量50万群以上,而当地中、意蜂总量只有5万群。即使加上生产季节外来的流动转地蜂群,也只占载蜂量的五分之一,百分之八十的资源未得到利用。

(四)蜜蜂授粉技术未普遍应用

绝大多数人养蜂的目的是为了生产蜂蜜和获取其他蜂产品,养蜂为农作物传花授粉、增产提效、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意义和“农业之翼”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滞后

当前,延安蜂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主要是推广机构为了解产品质量,抽取微量样品送国家蜂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检验,个别养蜂大户为宣传其蜂产品也有送检,花费大且十分不便,特别是不利于蜂产品经常性管理监督。

(六)蜂产品加工开发滞后

延安蜂产品长期以原料上市流通,没有专门从事蜂产品加工的企业。现有两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兼营蜂蜜加工,仍然是收购原蜜,简单过滤、浓缩、包装上市,产品潜在增值效果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策建议

通过对延安养蜂业及蜂蜜生产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延安养蜂历史悠久,大多农户有饲养中蜂的传统习惯,70~80年代曾为国家优质蜜源出口基地,群众基础较好。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蜜粉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冷热交替,泌蜜期长,蜜源远离交通要道和工矿区,很少污染,发展优质蜂蜜生产条件得天独厚。陕北中华蜜蜂品种优良,所产蜂蜜品佳质优,很受企业和人们青睐,产品历来紧缺,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工程,推行封山绿化,退耕还林(草),生态植被绿被程度显著提高,有效载蜂量增大,为养蜂生产提供了更为坚实广阔的物质基础。因此,在目前生态建设使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受到限制,农民增收减缓的趋势下,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采取切实措施,发展养蜂产业,重振优质蜜源基地优势,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建议:

(一)制定发展规划

必须确立养蜂业在设施农业中的不可替代地位的意识,大力宣传蜜蜂为农作物传花授粉提高作物品质产量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把蜜蜂授粉技术推广工作作为发展设施农业、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使之真正成为生态环保有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养蜂业作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列入农村经济开发规划,建立长效机制,落实有效措施,推动养蜂产业发展。变蜜源植物资源优势、优良中蜂资源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为产业开发、农民脱贫、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优势

(二)建立保护区域

按照国家建立中蜂资源保护区的要求和标准,以甘泉、黄龙、宜川为基础,明确保护区域,设立保护标志,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辐射周边县区,逐步形成延安南部林区国家级中蜂资源保护区,形成中蜂优质蜜源基地。

(三)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各级要把发展养蜂产业所需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发展养蜂生产。

二是对养蜂户在发展养蜂生产中的蜂箱、蜂具等基础设施给予一次性补贴,按照饲养规模每群以200元为宜,促其打基础,扩群发展。

三是对开展蜂产品加工、营销的企业给予一定贴息贷款扶持和免税优惠,扩大加工规模,提高营销总量,带动产业发展。

四是增加科研推广经费支出,开展良种引进、新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和技术咨询服务,提高技术服务机构服务能力。

(四)开展技术协作

延安养蜂业的发展,要借助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技术信息平台,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定期邀请高层专家来延视察指导,积极争取项目、课题合作,组织协作攻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五)健全服务网络

一是强化延安市养蜂试验站建设,增加专业人员编制,招聘高级专家,建立试验基地,增添实验设施,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服务职能。

二是县级畜牧技术推广站招聘引进2~3名专业养蜂技术人才,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

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开展现场交流活动,组织养蜂户互教互学,提高养殖技术。

四是定期开展蜂农技术培训,学习新技术,交流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收。

(六)建立检验机构

当今社会,人类保健意识增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蜂蜜及其产品作为广谱添加剂,成为全球性健身强体、防病治病的重要食物,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迫切。要按照农产品质量管理的规定,建立延安市级蜂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专门机构,开展经常性的蜂产品质量检验监测活动,引导蜂农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无公害、绿色蜂产品生产。注册商标,争取地标,创建品牌,保证质量,提高信誉,以质量求发展。

(七)培育龙头企业

大力培育扶持蜂产品加工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疏通流通渠道,推行“龙头+基地+蜂农”产业化模式,促进养蜂生产与蜂产品加工经营相结合,实施品牌战略,坚持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努力打造延安无公害、无污染、纯天然、绿色、有机蜂产品,实现“小蜜蜂大产业”目标。

(八)强化蜜源保护

紧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和生态工程建设的机遇,选择优质蜜源树种、草种,改良天然林地和天然草场,提高植被质量,增加蜜源植物覆盖度,延伸蜜源植物泌蜜期。对近道近村的人工林地和人工草地尽最大限度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或施用农家肥,控制环境污染,为优质、无公害蜂蜜生产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