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县农业机械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5/07/20  浏览量:     

黄龙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6月上旬,县老促会会同县农机事业管理局深入到三岔镇、圪台乡,同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头人、农机大户、玉米种植大户等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县农业机械化工作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思想,结合本县农机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农机具的广泛使用,为推动全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和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做出了一定成绩。截至年底,全县农业机械拥有量3391台,总动力78107.35千瓦。已注册登记3283台,其中拖拉机3256台,收割机27台,现有农机操作人员1831名,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4.3万亩,机播14.1万亩,机收9.3万亩。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95%、90%、65%。黄龙县是玉米之乡,全县玉米种植达14.8万亩,玉米种植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机作业、维修、农产品加工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服务效益稳步增长。农业机械化为全县“三农”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县农机局围绕全县农业三大主导产业,狠抓农业机械化发展。首先,通过推广先进农业机械,突破了人畜力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的限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推进了农业标准化、规划化、产业化进程。其次,通过发展农机化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农机化服务业,培育了一大批农机手,新增了一批农机大户、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在提供农机服务中发家致富,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4年,全县乡村注册成立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3个,有固定资产55万元,土地经营面积2.5万亩。拥有会员136户,服务农户2300余户。如三岔镇喜乐村农机大户任海平创办的“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现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6台,小型农机具23台,经营面积1.6万亩,年收入85万元。梁家山村民王风万创办的“秦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主营大小农机具的推广和销售,近三年销售农机具400多台,年均纯收入20-30万元。再次,农机服务业的发展,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充分享受到现代农业机具带来的成果,实现了文明生产,体面生活。

(二)农机补贴政策惠及“三农”,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是国家加强“三农”工作,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全县累计补贴资金237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2355.3万元,县财政配套补贴18.7万元,受益户3581户,拉动农民投资购机资金2554.42万元。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带动了社会多方投资农机化,调动了农民争先购机的积极性,加快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和抗灾、减灾能力,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

(三)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首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调查,在全县1.6万农村劳动力中,已有7200人实现转移,同时还有265人离土不离乡,从事农机服务业,实现了再就业。其次,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农机服务和跨区作业,延长了农机作业时间,农机、使用由原来单一机耕,发展到玉米收割、灭茬和农田、水利城市基本建设工程等多领域,极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再次,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通过推广土地深耕深松、化肥深施、秸秆利用、设施农业,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了循环经济,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全县近年来,共推广农机新机具4576台件,农机化新技术实施土地面积7万亩,年均节支增收280万元。

(四)农机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平安农机”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县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坚定不移地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构筑宣传教育、源头管理,监督检查三道防线,严格落实农机安全责任制,开展了农机专项整治。向广大农机手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农机宣传手册1500本,签订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2900余份。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把安全生产管理与农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了对农业机械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换发驾驶证等工作。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注册率96.8%,持证上岗1827人,持证率达53.9%。同时,严格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发放和修理工准入制度,加大了农机维修、供应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假冒假劣农机商品,积极维护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多年来,未发生农机安全责任事故,为全县农业机械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机械发展不平衡。一是农机结构不合理,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经济作物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化刚刚起步。二是乡镇之间农机具发展不平衡。三岔、界头庙和圪台乡镇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面积大,基础条件优越,农机具发展较快,相反其它乡镇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农机具发展较慢。

(二)农业机械使用率不高。一是一些地形较陡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经济作物套种种植模式限制了大型机械的使用。二是大型玉米收割机械作业效果不理想,原因一是作物种植密度较大,二是收获较晚,收获时部分出现倒伏、掉穗,给大型收割机带来难度。三是农机重复购置和闲置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农户不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盲目相互攀比,购置农机具随意性大,出现了各家各户拥有的机具小而全,品牌杂的局面。如三岔镇基本每户都有运输机械和小型播种机械,但每年投入农田作业和短途运输的时间不足50天,其余时间被闲置、浪费惊人。

(三)农业机械发展资金不足,制约了农业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几年,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调动了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但大型农业机械价格昂贵,能买得起的农户不到5%,而通过信用合作社贷款购机的不到10%,全县75马力以上的农机械仅有46台,满足不了种粮大户的需求。如一台120马力深松土机械需28万元,除过国家补贴8.4万元外,下余购买户贴款19.6万元,收回成本需5—6年时间,农民感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还是太少,难以满足农户购机需求。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长效机制不健全。一是经营性专业合作社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创建容易管理难。大部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经营状况不好,其原因是:由于农户自耕自种,效益可观,不愿拿出耕地入股,专业合作社大型机械无活可干,年作业量很少,只能靠对外零活维持营生。二是经营农业机械费用成本过高。近年来柴油、机油价格不断上涨,农业作业费用陡增,相当一部分农民因机费太高而“望机兴叹”,影响农民用机积极性。如三岔镇喜乐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小农机共32台,其中,大16台,一台车年用油8桶,共计用油256桶,约需资金38.2万元。人员工资每天200元,每年耕播1.2万亩左右,收入资金71.7万元,亩摊工资12—13元。除过维修费、油料费、运输费,加上农民欠账太多、时间长,农机专业合作社效益差,步履艰辛。

(五)农机安全监理难度加大。一是随着农业机械的快速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执法难度不断增加。“黑车非驾”现象严重。全县办理行驶证2873人,办理驾驶证1831人,持证率仅为53.9%,挂牌率达96.9%,检验率达95%以上。二是农机市场的质量监督与检查力度不够。假冒假劣、以次充好、质量事故隐患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六)农机管理体制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主管局有农机事业管理局、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机推广站等多种名称。二是乡镇农机管理工作薄弱,全县各乡镇没有专门的农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大多数是兼职农机工作。三是农机主管局管理人员结构老化,真正懂技术的管理人员少,急需配备懂管理技术的专业人才。

三、对全县农机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搞活农业经营方式,在坚持尊重民意、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基本原则下,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有偿流转,为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创造条件。二是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已建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依法进行规范完善,注册登记。引导农机合作社在劳动、技术、资本等方面开展联营、增强辐射带动和竞争能力。三是建议县农机管理局名称应于全市各县相统一(黄龙县农机管理中心),解决好队伍薄弱、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更好的发挥农机服务、推广体系主力军的作用。

(二)加大农机资金投入力度。一是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补贴资金,推动节本增效技术,新农机具的推广使用,鼓励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购置大中型及高性能农机具,变小而全,为少而精。二是建议县政府加快农机化扶持资金的投入。在实施好农机补贴的同时,应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用油、农机创新示范、新技术推广、规范化的农机合作社组织、农机道路、农机库房建设给予资金扶持或补贴。三是建立农机信贷贴息机制,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金融部门设立农业机械购置信贷资金,帮助急需购机户暂时缺乏购买能力的农民解决购机款。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银行支持、个人自筹、集资入股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推动全县农机化的健康发展。

(三)加大实施农机土地深松技术的推广。我县的土壤主要为北方旱地土壤类型,土壤容重大,质地粘重易板结,特别是近几年机械收割、旋耕作业,年复一年的碾压,加上不科学的大量施用化肥,有机肥减少,造成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形成了坚硬的耕底层,不利作物生长。建议推广和加大实施农机深松整地、免耕播种、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新技术,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四)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建设。一是要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农机示范活动,做到创建工作经常化、安全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创建标准化、平安农机普及化。二是农机监理工作要改过去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深入基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实搞好年审、培训、考核、挂牌、解决个别乡镇持证率过低的问题,帮助农机手检修,传授维修、保养技术,消除事故隐患。着力构建平安农机、和谐农机,保证全县的农机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