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关于对“一乡五村”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2016/08/02  浏览量:   作者:黄龙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按照市老促会2016年工作安排和延老发〔2016〕5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我县老促会积极组织全体理事进行了学习、培训,并于6月上旬,在市老促会的指导和参与下分四个调研组,对“一乡五村”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现场查看、入户走访、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收获,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致贫原因

(一)“一乡五村”基本情况

在黄河流域区的“一乡”:圪台乡,“五村”:圪台乡圪台村、马场村、长村村、砖庙梁村(非贫困村)和瓦子街镇瓦子街村。圪台乡域面积455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671户2581人,耕地面积11073亩,人均4.2亩。主导产业以核桃、玉米、洋芋、养殖业为主。全乡共有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151户272人,分别占全乡总户数、人口的22.5%和10.5%。其中低保户96户182人,五保户37户40人,残疾贫困户6户18人,产业扶贫户12户32人。瓦子街镇瓦子街村属革命老区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辖丁家湾等7个村民小组,共263户862人,耕地面积4117亩,人均4.8亩。主导产业以中蜂养殖、苗木繁育、油葵种植为主。全村共有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82户189人(原瓦子街村、元垛村、任家湾村),分别占全村总户数、人口的31.2%和21.9%,其中低保户49户96人,五保户8户8人,产业扶贫户25户85人。

(二)致贫原因分析

从这次调研和建档立卡资料分析,“一乡五村”的贫困户致贫原因呈多样性,大体可分为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管理,因病、因残致贫等,还有个别家庭属复合型贫困。一是缺资金。有44户90人,分别占贫困户、人口的18.9%和19.5%。这些贫困户有能力生产和创业,经济状况处在贫困的临界线,只要精准配置资金和项目,一般都可以自力脱贫,是精准扶贫的重点扶持对象。如瓦子街产业扶贫户张建华,全家3口人,人均耕地1.7亩,种植油葵、玉米,本人有养蜂技术,无资金发展。2013年以来镇政府先后扶持蜂箱50个、资金18000元,经过繁殖现发展到104箱。2015年人均收入达到4844元。调查中他感激地说:“2016年光蜂可收入20000元,感谢党和政府的支持,使我一家从贫困线上挣扎过来了”。二是缺劳力。有37户63人,分别占贫困户、人口的15.9%和13.7%。这类贫困户大部分因年龄偏大或因慢性病,对发展家庭经济缺乏技术和管理能力,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和决心,是综合扶贫的主要对象。三是缺技术。有7户22口人,分别占贫困户、人口的3%和5%,这类贫困户数量少,而且大部分是养殖户,是技能培训的主要对象。如砖庙梁戚世淦,全家4口人,因儿子脑瘫致贫。2014年发展中蜂6箱,2015年繁育到60箱,因越冬管理不善到了2016年春剩下6箱。还有瓦子街范家湾村肖红俊,全家6口人,养蜂24箱,春繁冬死。这些养殖户一旦掌握中蜂越冬技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因病因残致贫。有143户266人,占贫困户、人口的61.4%和58%。这类贫困户因长期积累的医疗费和长期生病压得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无能力和信心摆脱贫困,属于扶贫难度较大的群体,是社会和医疗救助的主要对象。如圪台砖庙梁赵明花,夫妻2人,耕地4亩,2012年、2014年夫妻分别患有股骨头坏死,又分别在郑州市医院做双股和单股致换手术,手术费、材料费共计17万余元,除医疗报销4万元外,还有13万元的借款,夫妻同病相连,相依为命。乡人大主席候玉亮帮扶后,协调贷款5000元,养鸡300只,当年出栏收入20000元,加上低保、养老、残疾人津贴、扶贫专项补助项目,2015年人均纯收入19520元,2016年又自筹资金扩大养殖规模。

二、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及主要措施

调研中,各理事首先听取了圪台乡、瓦子街镇政府脱贫攻坚情况汇报,查阅了相关资料和村、组贫困户档案以及帮扶部门的帮扶措施落实情况,为调研工作拓宽了思路。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乡镇党委、政府,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整体脱贫目标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紧紧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以探索产业为起点,实施“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扶贫方略。以“人对人”、“点对点”、“面对面”,全覆盖和精准化、多元化、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整合人力和资力,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考核、精准脱贫,实现了一乡五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均达到2950元扶贫线以上,与全县同步达到脱贫目标。

具体工作措施是:

(一)严格程序,精准对象。按照贫困户申请、村民小组初选、村委会核实、乡镇审核、扶贫办审查、县扶贫领导小组审定公示的方式,精准识别出贫困户233户461人。做到了公平、公正、合理、精准,让群众心服口服。

(二)夯实责任,分类施策。按照致贫原因,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为两大类:有劳动能力的196户399人;无劳动能力需要兜底的37户62人。采取分类施策和综合施策相结合,制定以下措施:

1、人对人精准帮扶。即建立4321帮扶机制,处级领导帮扶4户、正科级干部帮扶3户、副科级干部帮扶2户、后备干部帮扶1户,共参与一乡五村帮扶部门35个102人。采取不同帮扶方式取得了良好效益。如:县委组织部部长何振渊帮扶圪台乡的杨明太、张巧玲、常少虎、郝延军等4户9人,其中因病致贫3户,残疾1户,经过产业帮扶,种粮收入30300元,建立钢丝棚圈舍1处,购绿皮蛋鸡苗160只,年收入1500元,务工收入45000元。协调资金20000元,民政大病救助14000元,粮补3665元,个人资助2000元,2015年底4户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5000元、2户和10000元、9500元,全部脱贫。同时协调资金20万元,修建圪台南硷防洪堤1处,杜岭桥1座。又如:县粮食局帮扶圪台长村贫困户7户15人,送化肥4.5吨、黄豆种籽200斤、蜂箱20个,价值6000元,个人资助4200元,协调医疗费3000元,2015年底7户人均收入均达4500元以上。同时,协调资金9万元,建生产桥1座,饮水工程2处,有效改善了长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针对有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采取“点对点”制定5项扶贫措施。一是对有土地、有条件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制定扶贫计划233个,帮扶措施903条,组织各类农业科技培训23期2500余人次。二是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沟壑经济扶贫。对残疾等具有一定发展产业条件的贫困户,带动和引导他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帮养蜂专业户建立养蜂基地5个,带动贫困户7户养蜂109箱;扶持发展养鸡、舍饲养羊、养猪等专业户12户,带动圪台乡5户贫困户养殖山鸡5000只,年收入可达10万元;种植大田蔬菜1000亩,带动贫困户10户103亩;发展大闸蟹养殖108亩,带动贫困户2户15.8亩;发展苗木繁育35户340亩,带动贫困户9户240亩。三是新型能源扶贫。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安置转移劳动力23人,安置贫困人口44人。聘请有一定劳动能力且有责任心的贫困户承担冬季护林防火员和交通干线环卫管护员。四是生态旅游扶贫。做强瓦子街的红色游和原始森林探秘游及圪台乡的生态休闲、乡村体验游。以此激活零售、服务、餐饮等消费品市场,拉动消费,带动就业,实现脱贫。五是土地扶贫。对有劳动能力,但无土地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通过旧村复垦、治沟造田、新增耕地30亩,协调6户贫困户承包发展产业。

3、针对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对无劳动能力已享有低保金2250元左右/年/人,扶贫专项资金1000元/年/人的低保户,区分类型可以叠加加高龄津贴70—79岁600元/年/人;80—89岁1200元/年/人;90—99岁4800元/年/人。农村基础养老金1500元/年/人;残疾人津贴600元/年/人。二是对已有保障的五保户45户48人,集中供养6000元/年/人,分散供养5500元/年/人。2015年底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三)制定落实精准扶贫的“3456”工作措施:即:三个有效结合“作风建设、特色产业开发、目标责任考核”;四大工作机制:“组织领导、动态管理、联动扶贫、督查考核”;五大扶贫措施:“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智力扶贫、救助兜底、包村联户”;六大重点工作:“水电路先行、生态旅游突破、教育救助跟进、基本农田保障、文化资源共享、生态环境治理”。乡镇与帮扶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255份,实行一票否决制。定期对帮扶人的日志、措施和资金落实、政策兑现、帮扶效益及满意度进行抽查,做为干部使用、年终考核的依据。

截止2015年底,“一乡五村”共发放政策类资金30.6万元,帮扶干部累计进户672余次,送慰问金、慰问品折合3.4万元,资助学生15人6.9万元。2015年底,圪台乡、瓦子街镇人均收入分别达到8752元和9120元,实现整体脱贫。

县老促会在这次调研中,进户率达到贫困户的98%,走访邻居21户,调研非贫困户80户,占非贫户的10.4%,非贫村1个,走访包村干部35人,原任村干部7人,老党员8人。调查中发现两乡镇领导对各扶贫户的情况,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圪台乡杜岭村老支书高兴地对我们说:“我当支书20年,还没见过县、乡干部工作这么扎实、认真、公平、公正,扶贫真正扶到了点子上”。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圪台、瓦子街乡镇党委、政府和帮扶部门、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脱贫阶段的工作任务,但离同步小康还有一定差距,如何巩固这一成果,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还有一些贫困户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期,发展无动力,安于现状。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部门干部及社会的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等、靠、要依赖思想,有地不种外包,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人懒心懒,思想意识差。如圪台乡产业扶贫户王首良,40岁,全家4口人,因缺资金致贫,政府扶持200只鸡苗,本人提出无理要求,“要2000只2斤起步的鸡苗,饲料,鸡蛋由政府包供包销”。没米、面、油、零花钱,就向帮扶干部要,2015年至今,乡纪检书记杜芳春给购饲料4袋,累计4次资助现金2000余元。整天喝酒,帮扶前喝尖庄酒,帮扶后喝1956酒,在当地影响不佳,多次到政府要款不成,躺在乡长办公室不走,还得给管饭。二是个别贫困户在帮扶人分配上,挑肥拣瘦,愿意要职务高的领导,不愿要职位低的领导,赠物、赠钱相互攀比,自身不努力,全靠政府、帮扶人资助。

(二)孝文化极度衰退,加重了政府扶贫负担。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础核心,在家庭养老中起着规范与约束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孝文化正在衰退。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双老户都有儿女,但相当一部分都将老人分开另过,让老人有困难找政府,把老人推给政府,弱化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圪台官坡村五保户张文俊老小两辈无儿无女,近几年省吃俭用加上政府的救助款节余2万元,其侄女以顶门立户为由,一次性从卡上取走2万元,老人毫无办法,无奈的决策只能自食其果。

(三)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有的贫困户产业发展缓慢,缺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个别贫困户虽然有产业,仅处于起步阶段,效益尚未显现。2015年,黄龙县财政列支300万元风险基金,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120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用于发展核桃、苹果、中蜂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但是因为经济市场等外部因素,一些贫困户积极性不高。如圪台乡柳沟贫困户王彥明,以“忙”为由扶持投资3000元的10个蜂箱,一个多月还没拆封启用,撂置一边。瓦子街范家湾村非贫户张永奎,3口人,本人常年有病,儿子有智障,28岁未成婚,全家靠种植、打工为生,2015年家庭纯收入10000元,前几年种植的国槐11亩,五角枫5亩,因缺乏信息和推销本领,至今无销路,全家依靠的收入滞销后,极可能返贫。

(四)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一是由于黄龙县财政收入少,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加之市上鉴于黄龙县2015年底已脱贫,对黄龙县的项目、资金大幅缩减,未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确保对黄龙县扶持政策三年不变,对当地巩固提高脱贫成果造成一定影响;二是农村环境脏、乱、差,政府扶持的设施缺乏专人管理。在高科技发达的今天,柳沟、砖庙梁235户群众无法使用通信工具,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反差太大。

四、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农民的政治思想和尊老敬老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突破以往政府“大包大揽”和扶贫工作代替儿女情的模式,树立扶贫先扶“志”的反向承诺,把政府补助与贫困户自主脱贫相结合。建议: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扶贫激励机制,分类扶持。对有强烈致富愿望和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对无劳动能力,因残、因病致贫的纳入民政重点扶持;对于有劳动能力好逸恶劳,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说服教育和引导,激发自我脱贫,走向富裕。

(二)大力发展旅游,培育第三产业,实现产业调整。充分利用“一乡五村”的地理优势,结合“多彩黄龙”建设,变“输血”为“造血”。建议:一是加大培育和壮大农家乐、特色小吃、土特产超市、劳务输出等三产服务业。二是县级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坚持抓好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景区从业、餐饮服务业培训、指导、管理力度,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转型,旅游环境提升,群众增收,确保2020年达到小康。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扶贫效果。建议继续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严禁层层截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对各贫困村确需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县职能部门统一规划,逐级上报,分轻重缓急逐步实施。同时,严格项目和资金的审批,监管,防止重复投资和资金的浪费。三是建议市上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目标的实施意见》(延市发﹝2015﹞4号)文件要求,对黄龙县做到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继续对脱贫的县、村、户给予三年扶持,巩固扶贫开发成果,确保扶持发展不返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四)制定有效措施,巩固脱贫成果。精准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没有终止符。建议:一是继续依托“4321”帮扶机制,对兜底脱贫户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和资金扶持。对有产业的脱贫户,加强技能培训,产业推介和日常跟踪。每年进行“回头望”,确保彻底脱贫。二是继续加强脱贫人口的保障机制,因病、因灾、因突发事件致贫的人口还会不断出现,尽可能的把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这些贫困户,真正实现扶贫对象全覆盖。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全社会采取各种形式关注、支持真正的贫困群体,确保在全社会的关爱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过上稳定的生活,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附:黄龙县“一乡五村”调研活动汇总表

黄龙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6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