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关于富县一镇四村脱贫攻坚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6/08/09  浏览量:   作者:富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按照《延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10乡50村”脱贫攻坚调研活动实施方案》和全市老促会“10乡50村” 调研活动培训会精神,今年6月2日至6月28日,富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10余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由县老促会正副会长带队,采取召开座谈会、与走访户户主谈话、察看家庭生活状况、查阅帮扶资料等形式,对茶坊镇及其所辖的白草洼、田厢、大申号和西沟门等四个省定贫困村的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乡镇一个,贫困户84户、非贫困户(含巩固提高户)50户,共计134户。贫困户入户走访率达100%。非贫困户入户走访率占到非贫困户总户数的10%以上。入户走访总户数占四个村总户数的25.4%。通过入户走访调查,详细了解了茶坊镇脱贫攻坚情况及其四个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脱贫对策、帮扶措施、今后打算等情况,掌握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茶坊镇地处洛河流域,是富县贫困村较多的乡镇之一。据2015年统计,茶坊镇辖43个行政村4191户,总人口14963人。其中贫困户1069户3247人,省定贫困村15个,分别占全县贫困户、贫困人口及省定贫困村总数的19.28%、20.39%、23.8%;占全镇总户数、总人数及行政村总数的25.51%、21.7%、34.88%,贫困发生率为21.7%。按脱贫类别划分,全镇在册贫困户中,需要扶助脱贫的703户2286人,需民政兜底的366户961人。2015年年末已经脱贫321户1065人。截止目前,全镇共有在册贫困户749户2184人。2016年计划脱贫485户1519人,2017年计划脱贫264户665人,15个省定贫困村也实现全部脱贫摘帽。

这次开展调研活动的四个村都是茶坊镇的省定贫困村,分别是白草洼村、田厢村、大申号村、西沟门村。这四个村共有人口510户1818人。其中现有在册贫困人口84户251人,分别占四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6.47%和13.81%。白草洼村地处茶坊镇南部的洛河西岸,辖一个自然村,全村共47户189人,劳力120人。耕地面积340余亩,主要产业以苹果为主。现有在册贫困户13户40人,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25%和18.87%。其中特困贫困户6户14人,一般贫困户7户26人。另有巩固提高户(2015年年末已脱贫户,下同)3户15人。贫困发生率25.9%。

田厢村位于茶坊镇南4公里处的洛河东岸,辖2个自然村,共有140户515人,主要产业以种植苹果、外出务工为主。现有基本农田面积1160亩,人均2.2亩。其中成龄苹果园600亩,川道幼园200亩。现有在册贫困户11户37人,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7.88%和7.19%。其中特困贫困户4户16人,一般贫困户7户21人,另有巩固提高户4户14人。

大申号村位于茶坊镇西北15公里处,距309国道2公里,沟塬相间,辖四个村民小组,分布在五个自然村。全村共136户,521人,劳力331个。总耕地面积1125亩,人均占有耕地2.1亩,其中苹果面积836亩,人均1.06亩,挂果面积620亩。现有在册贫困人口25户68人,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8.38%和13.05%。其中特困贫困户9户27人,一般贫困户16户41人,另有巩固提高户33户96人,贫困发生率为31.5%。

西沟门村位于茶坊镇北洛河以东10公里处,辖4个自然村,共有187户,593人,劳力315个。有耕地面积1020亩,人均占有耕地1.7亩,主要产业以粮食、苹果、烤烟种植为主。现有在册贫困户35户106人,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8.72%和17.88%。其中特困贫困户23户69人,一般贫困户12户37人,另有巩固提高户35户125人。贫困发生率38.9%。

二、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做法

茶坊镇的脱贫攻坚工作按照中共富县县委、富县人民政府《富县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富县2015年-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安排意见精神,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管理平台为基础,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按照“科技引领、产业支撑、因户施策、扶贫到人”的脱贫攻坚方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捆绑扶贫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扶贫措施,使全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㈠ 认真核查,精准识别,真正做到“扶真贫”。2015年,茶坊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八不评”、“八优先”的原则,在县核查工作组的协助下,组织全镇干部进村入户,对所有行政村的贫困户进行了重新核查。并落实了党政一把手负责进村入户开展核查的责任,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严把剔除户和新增户的进出程序。通过入户调查,群众评议,村、镇有关会议讨论,反复比对,准确核实了全镇贫困户对象及其数据信息、帮扶需求等内容,统一建档立卡,实行“一户一档”。全镇原有贫困户976户2790人,剔除274户748人,新增367户1132人,最后核定在册贫困户1069户3247人,其中,扶助脱贫703户2286人,民政兜底366户961人。按贫困属性分:特困贫困户253户624人,一般贫困户496户1560人,巩固提高户320户1063人(2015年末已脱贫)。镇政府扶贫办配备了专职管理与统计人员,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监测工作,确保贫困户信息精确,帮扶措施详实,帮扶资料齐全。这次调研的四个贫困村84户贫困户中,贫困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因病致贫,共26户,占贫困户的30.95%。西沟门村35户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有15户,占42.86%。致贫原因排在第二位是交通条件(生存环境)落后,共16户,占贫困户的19.05%。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大申号村,全村辖五个自然村,沟塬兼并,居住分散,大部道路为土石山路。排在第三位的是因身体残疾致贫,共15户,占贫困户的17.86%。因缺资金致贫的有11户,占13.1%,排在第四位。其次是因缺劳力、孩子上学、缺技术、缺产业等原因致贫,分别为9户、3户、2户、2户。从实际情况看,因大病致贫、交通条件(生存环境)落后致贫、身体残疾致贫已经成为脱贫攻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㈡ 健全机制,夯实责任,真正做到“真扶贫”。按照“乡镇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要求,茶坊镇党委、镇政府坚持“镇负总责、村抓落实,帮扶到村、扶贫到户”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一名副镇长任副组长,各片片长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组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配备了6名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方案制定、日常管理、贫困户信息管理、督促检查等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各片长具体包抓所包贫困村精准脱贫的全面工作,包扶干部重点抓好贫困户的包扶工作。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了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由第一书记牵头,包扶干部具体负责,深入包扶户,查找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计划,签订脱贫协议,夯实脱贫措施,建立档案台账,实行一户一档。镇政府扶贫办将贫困户的信息资料录入信息平台,保证了贫困户信息精确、帮扶措施详实、帮扶资料齐全。镇政府与各行政村签订了《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层层夯实了责任,并将精准脱贫任务纳入县上对镇上目标责任考核,镇上实行一季度一督查一通报制度,镇督查室、扶贫小组采取随机抽查、暗访等形式,对在工作中出现的贫困对象不准、档案资料不全、施策不清、扶贫资金使用混乱、玩数字脱贫等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限期纠正;对连续通报2次以上的,由纪检部门对单位主要责任人实行约谈;对在省市督查、第三方评估中,有重大失误的行政村实行年终考评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同时,镇党委建立和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党委会、镇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市县两级部门单位在茶坊镇参加包扶贫困户工作的干部共有307人(正县职6人、副县职12人、正科职96人、副科职102人、科员91人)。其中市级部门单位干部45人,包扶159户,县级部门单位干部262人,包扶590户,共包扶749户,实现了在册贫困户包扶工作全覆盖。所有包扶干部都能深入村组和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了解实情,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出主意、想办法,协调项目、资金、技术等。参与包扶的所有干部都和所包贫困户签订了《精准扶贫脱贫协议书》,明确了包扶干部和贫困户各自的职责;在贫困户门前挂起了《富县精准扶贫包扶责任监督牌》,便于群众监督;设立了《富县精准扶贫干部考核手册》和《富县精准脱贫攻坚登记簿》,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以非常之责,用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富县畜牧兽医局2016年春投资2万元,为包扶村榆林桥购买水泵一台、水管100米、羊粪50方,解决蔬菜种植户的灌溉及有机肥料短缺问题,又免费为贫困户送去种羊36只、仔猪18头、肉(蛋)鸡660只,苜蓿籽100多斤,帮扶他们发展产业。富县双营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帮扶大申号村36000元,安置特困贫困户和低保户家庭12人担任村中保洁员,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

㈢ 因户施策,发展产业,真正做到扶贫到户。茶坊镇以“一有三无户”(有劳动能力,无发展资金、无致富技术、无经营管理能力)作为重点扶持脱贫对象,以“建基地、破三无”(建扶贫基地,破解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无经营管理能力)为突破口,通过政府扶持、干部帮扶、支部联系、合作社(企业)带动,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制定了《茶坊镇产业帮扶方案》,与辖区内的建永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羌村农牧专业合作社等6家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帮扶协议》,带动全镇821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其中,养羊285户,养鸡214户,加入苹果专业合作社发展苹果产业123户,自主发展产业的199户。

羌村农牧专业合作社养羊扶贫示范基地已经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43.2万元,羊子存栏513只,成为养羊户的示范带动企业。贫困户加入农牧专业合作社,每户扶持养羊5只,待羊子出栏后,统一由合作社按每公斤高于市场2元的价格回收,一年可为每户增收2735元。高塬果业专业合作社是集优质苹果生产、销售、包装、仓储、物流和营销等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每年按照苹果生产的技术环节,为贫困户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果用物资(物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3%-5%,并可赊销)和销售渠道,并对“80”以上的苹果,以高于市场0.2元的价格优先收购。建永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帮扶贫困户发展散养土鸡和蛋鸡,已经成为贫困户脱贫的一个短平快项目。每户扶持养土鸡160只,5个月出栏,纯利润可达12960元;每户扶持养蛋鸡50只,年纯利润可达6900元。大申号村的贫困户田成梅,2015年由镇扶贫办和抱扶部门扶持养土鸡1200只,纯收入达4万多元,一年实现脱贫。今年年初,他养蛋鸡200只,养羊15只,养兔30多只,在苹果套袋结束后,又购进卢花鸡500只,土公鸡1000只,山黄肉鸡500只,并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发展养殖业,共同致富。在调查的贫困村中,还有许多自愿养猪的贫困户加入到鑫源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养猪产业。每户扶持养猪2至3头,一年可增加收入2000-3000元。

㈣ 积极实施移民搬迁扶贫,真正改善贫困户的居住环境。开展移民搬迁扶贫,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茶坊镇政府按照户主申请、村组评议、镇上审核和村镇县三级公示的程序,确定搬迁对象,签订搬迁协议,制定了搬迁扶贫产业配套方案,有序开展移民搬迁工作。2016年至2020年,全镇规划对居住条件差、发展基础薄弱的贫困村的810户群众进行移民搬迁及危房改造,其中贫困户450户。2016年,按规划搬迁的贫困户共359户1145人,计划投入补贴资金2681.8万元。其中,五保供养2户;特困户免费安置60m²以下保障房22户;迁入县城安置126户,每户补贴10万元;迁入乡镇中心村安置37户,每户补贴7万元;原址重建172户,每户补贴4.5万元。目前,茶坊镇中心村安置点已完工21户,原址重建的已经动工120户。特困户免费安置、进县城安置的贫困户材料均已上报有关部门,等待批复。

㈤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自身发展的能力。精准扶贫的主体是贫困户,增强和提高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和能力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茶坊镇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启发引导、参观学习、发放《富县精准扶贫政策明白卡》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断用身边人创业致富的典型事例,促进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热情。与此同时,对无产业贫困户中的“两后生和进城务工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就地转移安置;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但因缺乏技术的贫困户开展苹果、蔬菜、畜牧养殖等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实现贫困户经济收入稳定增长。今年,茶坊镇共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10多期,接受培训的贫困人口达1636人次,使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㈥ 部门联动,整村推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脱贫力度。茶坊镇坚持“大扶贫”战略,在包扶部门单位的协调、帮助下,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完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在调查的贫困村中,县委农工部包扶的田厢村、统战部包扶的白草洼村都已经实施了整村推进建设项目,村庄规划整齐,街道大巷均铺设了水泥路面,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文物局包扶的大申号村,2015年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新修200米深井一眼,铺设供水管道245米,维修生产及村庄道路1500米。县人大办公室包扶的西沟门村,4个自然村前后绵延7.5公里,过去铺设的柏油路面已破烂不堪,自来水管道、水池年久失修,出现渗漏,移动通讯信号时有时无,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今年年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霍柏海亲自召集有关部门座谈协商,共同实施三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280万元,对全村道路进行维修,分段铺设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二是投资18万元,对蓄水池和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解决群众的自来水入户问题;三是移动公司新建移动通讯基站一座,改善群众的通讯条件。类似这样的整村推进项目在茶坊镇还有几处,项目完工后,对改善全镇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程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问题和建议

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市县各级包扶部门的通力配合下,茶坊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确实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坚信,只要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扶,加上自身的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走上富裕文明的小康之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各级组织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㈠ 存在问题

一是一些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的帮扶还不够精准。茶坊镇确立的“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是当前农村脱贫攻坚的一条新路径。只要措施到位、运作规范,就一定能够带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但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一些贫困养殖户的养鸡、养猪圈舍简陋,缺乏基本的饲养设施,饲养方法简单粗放,达不到科学饲养的要求。一些贫困户反映,饲养的蛋鸡,产蛋率极低,甚至连工时费用和饲料费用都不够,有时产的鸡蛋还卖不出去。一些合作社的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到户进行指导帮助,使贫困户的养殖效益降低。这种只管良种引进、发放,而技术服务、禽畜防疫、产品销售等措施不能及时跟上的现象,势必使这一产业扶贫模式的成效受到影响。

二是小额扶贫贴息贷款落实难。这项由县财政贴息、贫困户自愿申请、镇村审核、扶贫办和信用合作银行审批,每户不超过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深受广大贫困户欢迎。但在落实过程中,由于受贫困户资信程度、信用银行放贷风险责任制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全面得到落实。今年前季,茶坊镇申请小额扶贫贷款的贫困户达百余户,到目前只落实了极少一部分户。

三是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脱贫资金缺口较大。茶坊镇15个省定贫困村中,多数村的村容村貌有所改善,但还有相当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交通条件落后,限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缺口很大,县财政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难以解决。

㈡ 几点建议

一是要切实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监管力度。要大力支持和鼓励专业合作社增强实力,扩大规模,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从而吸收贫困户带着扶贫资金直接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对于分散的家庭养殖户,专业合作社应根据“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合作协议,落实专人认真负责地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禽畜防疫、产品销售等服务。有关部门和乡镇应该加强检查、考核,对不履行合作协议,或履行不到位的合作社应按协议要求处以一定的罚金,对因合作社服务措施跟不上,造成贫困户经济损失的,合作社应按承担责任的大小进行赔偿。同时,各贫困村党支部、村委会也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引导,积极配合合作社的技术员、销售员做好工作,按照技术要求,推进产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贫困户的致富产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是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上级有关部门在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该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为限期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提供资金支持。金融信贷部门应该结合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贯彻落实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的有关政策,尽最大可能满足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需要,努力使每个贫困户都能有钱把各自的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加大贫困户大病救助的力度。在册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些身患癌症等重大疾病人员做一次手术,医疗费用多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合疗报销后,自己至少也得花费近十万元或十几万元。手术以后,每年还得服用上万元药物进行康复治疗,而这上万元的康复药物都是门诊购买,药费不能报销。这样高的医疗费用支出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异于泰山压顶。他们既要承受病痛的折磨,又要承受沉重的医疗费用负担,还要承受来年的生产投入压力。在调查的84户贫困户中,就有26户因大病治疗而致贫。这些户如果能得到及时的大病大额救助,就不可能成为贫困户。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助的力度,努力使这些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尽早脱贫,并且不再返贫。


富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二〇一六年八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