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县凤栖街道办所辖洛河峡谷地带秦家河等四村移民搬迁与产业脱贫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6/08/26  浏览量:     

市老促会第四调研组

洛川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北洛河峡谷地带是洛川县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也是洛川十三五期间扶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从2011年开始,县、乡党委、政府就把该区域作为县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辖区近万名群众积极参与开展了一场移民搬迁,产业脱贫的攻坚战。五年来的工作,使扶贫攻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7月中下旬,我们与市老促会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凤栖街道办一乡四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洛川县属黄河二级支流北洛河流域。洛河由富县石门子东入本县境内,流经县西部边沿,在本县朱牛乡堡乃村出境流入白水县境内。县境流长114.7公里。区域内有两镇两乡、49个行政村、居住群众2412户,10119口人。在流经、凤栖街道办区域有7村,420户,1500余口人。本次调查的秦家河、徐家河、芦家河、屈家河四村总户数424户,人口1224口人,其中:贫困户62户,贫困人口184人。耕地3247亩,果园2100亩。该区域属土石山区、川道峡窄,川地平坦,坡峁地坡度在150左右,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内水丰草茂,植皮良好,发展草蓄业得天独厚,发展棚栽业具有良好的水资源。而发展苹果产业缺乏大塬面的绝对优势。由于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以及劳动力素质的影响,近三十年拉大了与塬面村组的贫富距离。基本处于温饱型的生活状态。

二、区域性贫困的现状:

凤栖街道办地处洛川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有20个村54个村民小组。其中:10个川道村,27个村民小组。全办农业人口1.82万人。截止2016年初,在册贫困户贫困人口分是:262户,731口人。而洛河峡谷地带7村占总贫困人口的80%以上。全办2015年人均纯收入13700元,而所调查的四个村人均纯收入仅2350元左右。低于全办平均水平10855元。在建档立卡8个贫困村262户,731口人中,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222户668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40户,69人;有劳动能力因病致贫57户,161人,因残致贫61户,168人,因灾致贫6户25人,因学因婚致贫12户,40人,其他原因致贫126户,343人。在调查的四个村中,贫困户62户,占总户数424户的14.6%,贫困人口184人,占总人口1224人的15%。特别是芦家河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高达34.9%。

区域性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基础脆弱,产业单一。川峁、坡地种植苹果由于受气候影响、干旱,花期冻害,及病虫害频发,直接影响产量、品质、价格;屈家河村2013年-2015年连续三年遭受冻灾,苹果收不付支。务果农民苦不堪言。二是技术水平落后,果农技能低下。川道务果农民中,年轻人外出打工,中老年人因文化水平偏低,新技术接受能力差,处于一种粗放式管理状态。三是大面积种植玉米、投入大、成本高、效益差。川道近几年玉米产量处于1200斤左右,均价0.65元左右,收效甚微。在调查的62户贫困户中,有25%的户种植玉米,再无其它收入来源,完全依靠低保收入和种粮补贴维持生活。四是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秦家河、徐家河两村苹果均价低于大塬面1.2元左右。形成成本高,价格低,卖果难的现象。五是随着物价指数上涨,收入水平低下。高消费的冲击,普遍存在上学难、看病难、娶媳妇难的现象。

三、搬迁扶贫与产业脱贫并举,探索洛河峡谷地带区域性贫困村脱贫攻坚新路子。

穷则思变、穷则思富是洛河峡谷地带近万名群众的共同心愿,从2011年开始,县乡党委政府把洛河峡谷地带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科学提出五年脱贫攻坚规划,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移民搬迁、产业开发扶贫的实施办法和相关政策规定、工作细则,下最大决心,力求在五年内让这一区域的群众脱穷皮、拔穷根,走向富裕之路。

一是搬迁脱贫、改善生存环境,从2011年县上提出利用五年时间把洛河峡谷地带的村民搬出来。规划建成27个社区安置点,最大社区安置点为洛河峡谷小区。同时配套制定了洛川县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实施办法及其相关规定,明确提出了六条优惠政策。截止2016年6月,新建安置点20个,建成房屋3507套,集中安置住户3507户,12604人。其中搬迁贫困户2880户,10410人。整村搬迁8个村,583户,1776人。凤栖街道办除一部分搬迁对象就近安置洛河峡谷小区外,还建成了桥西小区。该小区规划占地350亩,总投资4亿元。目前,已建成1-4¥楼,124套住房,水、电、天燃气、网络通讯等设施已安装到位,完全具备入住条件,在建的5¥楼96套住房11月底可交工使用,基本满足了秦家河、许家河等洛河峡谷7个村的群众用房。调查情况显示,辖区四个村绝大多数户已交付个人承担的8万元款项。贫困家庭已交付了1万元定金,鉴定了协议。群众对搬迁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二是产业脱贫是由贫困走向富裕的桥梁。县委政府因地制宜,因势引导,果断提出“把洛河峡谷地带打造成脱贫致富的特色经济带”的新思路。从优化产业结构着手,探索脱贫致富新路子。其一,提升现有果园的务果水平,突出务果技术培训,在防灾减灾方面下功夫。其二,发展草畜业,弥补区域经济发展短板。在屈家河上游种草2000亩,每亩预计收入1500-2000元。相对单纯种玉米效益明显。县上每年拿出500万元,扶持群众养羊。其三,发展养猪、养鸡等饲养业。制定明确的政策扶持标准,鼓励群众参预养殖。

三是围绕苹果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三产业,为搬迁户提供剩余劳动时间打工的信息平台。瞄准苹果生产各个环节,广开门路。县内移民安置社区成立了8个劳务公司,对搬迁户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免费提供信息与援助服务。预计年内外出务工有8700人次。为561户贫困户提供劳务服务平台,人均增收2800元。通过公益性岗位先后解决了326名贫困搬迁人口的就业问题。秦家河等四村,所调查的62户中,有三分之二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外出打工。有60%的户当年纯收入的构成依靠打工。部分精壮劳力平均年内打工在200天,收入在2万元左右。村民普遍反映,外出打工虽然不是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但却是家庭收入必不可少的补充。

四是凝聚各方力量扶贫求助。县乡、村、社会力量统筹,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县、乡创新工作思路,开展了金融扶贫模式,在47个村建立互助基金,每村注入资金20-30万元,2015年-2016年,每年拿出贴息贷款3000万元。利用县境内企业优势,包扶贫困村、户、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启动电子商务扶贫,引导村民积极参预电子商务,以高于当地市场的价格把苹果卖出去,把低于当地市场价格的农资购回来。以此增加村民收入20-30%。发挥部门,县、乡干部的优势,包村包户扶贫。所调查的四个村,参预包扶的部门,单位有10个,干部120多人。市政协投资200万元为屈家河修筑桥梁一座,县水务局为芦家河村硬化巷道2公里,县国土局为徐家河修桥一座,平整坡峁地120亩。为屈家河川道土地整理300亩。为徐家河铺筑沙石路4.5公里,扎实有效的帮扶工作,不断增加了贫困村的自身造血功能。

四、移民搬迁与川道产业开发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整体搬迁面临的困境。移民搬迁遵循的原则是:“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从洛河峡谷地带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来看,整村搬迁势在必行,村民期望值高,党委政府决心大,实际工作中却凸现出一些棘手问题。一是搬迁购房成本高、费用大。虽然从政策角度每户按100m2计算,补贴10万元。搬迁户仍承担近10万元之多。加上各种费用及超出部分除上缴8万元外,还须增加4-5万房款。由于金融机构房贷难以落实,群众自筹部分依靠,民间借贷筹措资金,构成利率相对较高。秦家河村秦军民反映,从2014年-2015年所借贷8万元,产生利息在当年只能负本还息3-4万元。本金无能力偿还。对于贫困家庭除国家补助外,仅限于缴纳1万元定金。其余部分没有着落。屈家河村安置在洛河小区,一些户按政策申报二套住房,止今年提出退还一套房的户占相当比例。芦家河村所调查的19户,有10余户没有搬迁的意向。原因在于自身承受能力有限。由此不难看出资金困扰是移民搬迁的最大症结。二是普遍反映小区安置房面积过大,不适宜低收入家庭购置。超出80m2的住房,个人承担部分增加一倍以上,秦家河村民秦军民购置一套128m2住房,另配有30m2地下室,总房价为24万元,国家补10万元,自己承担14万元(装修除外),倍感压力大,负担重,从调查情况看,移民小区虽已建成,各种功能,设施齐全,由于川道地区群众经济基础薄弱,缺乏一定的资金积累,尽管交了一部分房款,后续款项上交难度大,相应出现搬迁难,入住难。三是由于政策宣传方面的缺失,被调查四村村民对房价、面积、政策补贴,个人承担款项等一知半解。盲目申报中途变更,拖欠上交款项。目前,处于一种等待观望状态。

(二)搬迁后产业开发的矛盾。

四个村整体搬迁后,留得住、能致富仍然是一个尖锐的矛盾,现有的3247亩土地,2100亩果园依然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老百姓普遍存在一种故土难离、老屋难舍的情结。搬迁使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享受城市人的生活质量,但脱贫致富还游离于务果与外出打工之间。主要表现是:川地果园虽然处于相对劣势,仍在盛果期,坡峁地新建果园刚进入初果期,村民期望值很高,果园前三年遭遇冻害后,今年却意外避免了冻害,产量、质量开始回升。二是土地流转一时难以奏效。四个村还未有外部农业企业开发公司前来考察、恰谈、鉴约。农民轻易不愿意失去赖以生存的唯一土地资源。三是草畜业、棚栽业、养殖业还没有典型和样板。仅仅只有个别户在小范围、试验。四是直接影响川道发展的交通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尤其是秦、徐两河各自4.5公里沙石路,在苹果采收销售季节(10月份),阴雨连绵、道路泥泞,从川道向塬面运输苹果非常困难。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费时、费劳,运输风险大。调查期间,村民异口同声提出铺设油路的建议,且十分迫切。

五、建议与对策:

一是在搬迁过渡期,仍须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要扶持现有的苹果产业,不断提升生产水平。从技术上、资金上、管理上给予帮扶,特别是组织技术力量研讨川地苹果防冻减灾的管护措施,以取得较好的效益,另一方面引导移民户广开门路,多渠道、多行业、多工种,外出打工。乡、村应成立专门机构,搭起劳务输出和劳动力所需的市场桥梁。做到天天有工打,人人有活干。保证每个劳动力每年有200多天的打工时间。

二是县、乡应从脱贫攻坚的高度,关注洛河峡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筹措资金,对秦家河、许家河两村连接塬面4.5公里柏油路立项硬化。解决老村至小区的出行和交通运输困难。同时,建议包村部门帮助许家河村修通村上至山峁新建200亩果园的生产路,方便村民生产活动。街道办会同秦家河包村部门,帮助秦家河村修通村上至峁盖顶1公里生产路,有效利用300亩弃荒地。

三是加速土地流转,有效推进粮改草产业调整。发展草畜业是洛河峡谷地带脱贫致富的新举措,川道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建议县、乡两级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境内外农业企业兴办养殖业公司,发展养羊、养猪、养鸡,把千亩玉米地变成千亩饲草基地,使当地农民增加土地收入和土地外务工收入。

四是利用川道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试验示范棚栽业。选择积极性高,具有一定棚栽技术的户,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协调资金,先行试点,取得效益。影响和带动周围户参预栽植。扩大规模,形成气候,以改变县城内蔬菜长期外地调入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务菜收入。

五是财政、金融部门应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扶贫攻坚战役中。一是支持移民搬迁户贷款,减少搬迁户民间借贷所承担的高额利息。二是财政贴息,银行借贷,解决苹果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不足问题。三是加快推进农村互助合作基金组织的运作步伐,规范章程、防范风险、灵活运作,适时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临时性资金短缺。


2016年8月25日

凤栖街道办四村调查情况汇总表
村名贫困户数贫困人口2015年总纯收入2015年人均收入脱贫时限帮扶单位
屈家河2353315105952016街道办民政站
秦家河1048277005772016县法院
许家河1028225608062016国土资源局
芦家河1954479658882016水务局

















































合计6218312973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