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延长县脱贫攻坚调研情况的报告

2016/08/29  浏览量:   作者:延长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今年五月上旬,全市老促会“10乡50村”调研活动培训会后,我们及时将培训会精神和贯彻落实《延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10乡50村”脱贫攻坚调研活动的实施方案》的意见向县委、县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得到县委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确定了黄河延岸土石山区的罗子山镇和黑家堡镇做为调研活动的乡镇,雷赤镇典型的土石山区村凉水岸村,偏远山区的安家渠两个不同类型的村做为重点调研村。通过三乡五个行政村十四个村民小组的调研,基本对延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得到了较全面了解,现报告如下。

一、三乡五个行政村十四个村民小组精准扶贫的现状

罗子山位于延长县东部,地处黄河沿岸,政府驻地距县城65公里,属全市黄河沿岸重点扶贫镇之一,全镇辖49个村委会,5065户、17866人,其中有28个贫困村、贫困户1515户、贫困人口3290人,其中2015年已脱贫429户1174人,2016至2017年贫困户1086户2116人,其中产业扶持311户736人,外出务工192户489人,兜底户583户891人,全镇人均果梨面积3.12亩,2015年全镇人均纯收入8649元。该镇的西渠、堡石、木斗三个行政九个村民小组是全面调研的重点村。这三个行政村九个村民小组共有贫困户98户218人,其中因缺劳力而致贫的33户缺技术18户、缺资金4户、因病致贫的28户、因残的4户、因供养学生3户。

黑家堡镇地处县城西部25公里处,北依延川、西接宝塔区、是油气资源富集区,统筹城乡发展重点镇和工业园区所在地,全镇共有11个贫困村673户1419口贫困人口,其中2015年通过帮扶有171户463口人脱贫,纳入兜底保障对象231户、338口人,2016至2017年计划脱贫户271户618口人。该镇的安家渠为该镇十一个贫困村之一,也是我们重点调研的重点村之一,该村地处偏远沟壑地带、辖安家渠、碾子洼两个自然村,自然条件较差,没有主导产业,大部分村民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为主要生活经济来源。全村共有86户314人,其中贫困27户65人,包括兜底扶贫户4户8人,产业扶贫的23户,(在家的12户29人,外出打工11户28人)。

雷赤镇位于延长县城东南部59公里处,同属市级重点扶贫镇之一,全镇辖46个行政村,106个自然村、5347户、14654人,其中贫困户1137户2452人,2015年已脱贫329户751人,纳入兜底扶贫户132户,182人。2016年计划脱贫户676户1521人,产业扶贫543户1232人,外出打工133户,289人。该镇下坡行政村是老促会确定的重点调研村之一,距县城90公里,距雷赤镇35公里,辖上坡、下坡、凉水岸三个自然村,地处黄河与延河交口处,属典型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原生态村落 、共155户、458口人,其中贫困户11户23人,因缺劳力致贫的4户,缺资金1户,困病5户、因残1户。

二、具体做法和感受

去年以来,延长县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省市扶贫开发政策措施,结合我县实际,坚持“选准贫困对象,精准扶贫”,坚持“找准致贫原因,精准施策”,坚持“动态管理,精准脱贫”,确保贫困人口的详细甄别和各项扶贫措施到村到户。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精准责任落实到位。各级党委十分重视扶贫工作,把脱贫任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去谋划,去部署、去落实、做到了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干部包扶到位、经济保障到位。首先是各镇都建立了以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为主的领导小组,实行谁包扶,谁负责的工作机制,其次是在原有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信息的基础上,反复入户算账核实、挤出水份,查漏补缺、找准对象,精准“帮扶谁”的问题。三是推行县级领导联镇联村包户,部门联村包户、科级领导联村包户、一般干部驻村包户的工作模式、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各乡镇还实行了科级以上干部包2户,一般干部包1户,不脱贫,不脱钩、扛死肩一包到底的工作机制,黑家堡全镇6个包扶单位,172各包扶干部,落实包扶户271户618口人,有效地保证了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果。在此基础上各级还加大了宣传力度,制作宣传展板。制作固定宣传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精准识别对象准确。对于扶贫对象的识别上,“三乡五个行政村十四个村小组”的共同点是严格按照“村民申请、会议评议、结果公示、请示上报、确认批复”等程度,由包村干部,包村单位村组干部组成精准扶贫对象核查组,以各村常住人口为重点,逐户走访调查,逐项算账核定,认真填写农户调查表,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同,在三乡五个行政村十四个村民小组中没有出现一例信访问题。

(三)精准管理细致。按照户有档案,村有档案盒,镇有档案柜的要求,各乡镇都列出档案台账清单,组织包扶部门和包村干部,建立完善,台账资料,做到了户有驻村联户卡,双向承诺书,工作手册。村有调查摸底,农户申请,对象公示,申请批复,会议纪录,三年(或当年)规划等资料。镇有各村申请,贫困户属性统计,上报批复等文件资料,全部分类,装订成册。三镇还绘制了贫困户分布示意图和脱贫攻坚作战图,制成展板统一上墙,贫困户基本信息,包扶措施,包扶干部等一目了然,做到了一张图表管到底。为了做到贫困对象再精准,罗子山镇,黑家堡镇,今年年初普遍对贫困户进行地毯式大摸排,再核查。对不符合条件的9类人群进行了退库清洗,实现了贫困户和低保户“两线合一”.通过大摸排,再核查,罗子山共退出681户1565人,新增318户,653人,黑家堡镇共退269户479人,重新纳入贫困户177户、356人,并对退出户和保留户在全村范围内公示公告。接受群众监督、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四)精准制定规划合理。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立足本乡镇实际研究了三年扶贫规划,罗子山镇今年投资150万元,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一项致富产业。黑家堡镇在去年实现了罗家圪台等四个村贫困户整体脱贫的基础上,规划今年年底实现白家角等12个村的149户,320口贫困人口脱贫,到2017年年底实现安家渠等7个村122户298口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全镇整体脱贫。罗子山今年共开展各类培训38次,参训贫困户3200人次,专业合作社联合贫困户种植以红薯为主的特色产业7896亩,发放猪仔200头,鸡苗2055羽,兔子1110只,以苹果管理为主的物资折合人民币275万元,其中修剪工具261套,果袋112件,肥料1700袋,为贫困户如期脱贫增添了强大动力。雷赤镇出台了《2016年精准脱贫摘帽实施方案》制定了以苹果、养殖、小杂粮三大产业为抓手的脱贫措施,和雷赤《精准脱贫责任分解》、《精准脱贫工作纪律》等相关制度,对工作不力舍不下身子的三名副职,一名第一书记,六名村干部进行了严肃问责处理,保证精准脱贫规划的顺利进行。

三、结合实际解决“怎么扶”和“扶的实”的问题

精准扶贫,重在最后的效果,面对千差万别的贫困户的户情特点,和许多不确定的不利因素,如何解决“怎么扶”和怎样才能“扶的实”问题,三个乡镇的做法回答了这个问题。

1、推行“五种模式”,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紧密结合贫困户的户情特点,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推行了“五种模式”,真正做到因户制宜,量体裁衣,分类帮扶,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一是产业覆盖式。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脱 贫的主要举措。除了兜底保障对象外,对精准的贫困户,今年同步扶持发展产业,力争在年底全部脱贫。黑家堡用足用好用活县上的81.2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投入资金4万余元,购买拉枝绳、聘请技术人员,对贺家沟、赵家塬、麻池河、张家塬四个村涉及的45对贫困户的苹果产业进行统一拉枝、统一培训,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投入资金10万余元,用于扶持胡家村48户贫困户购置葡萄苗木、肥料、农膜,建设葡萄产业园区,发展中蜂养殖;投入资金3.7万元,扶持22户贫困户每户养猪2头;投入资金8.8万元,扶持167户贫困户每户养鸡50只,给市场局包扶的贫困户每户增发20只鸡苗;投入资金5万元,扶持2个合作社改造圈设,壮大养殖规模,实现了脱贫户产业全覆盖。

二是贷款扶持式。全镇5个全作社申请扶贫贴息贷款480万元,13户贫困户申请贴息贷款65万元,全部审核通过,正在申请银行近期发放,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增强带动能力;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打牢增收基础。完成140万元生态效益补偿金的兑现,将27名贫困户聘请为护林员,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是移民搬迁式。对于生产生活及居住条件较差的贫困户。实行搬迁式扶助。黑家堡镇利用已建成的镇区和杨家湾社区公租房,整村搬迁10个自然村280户村民,其中搬迁贫困户80户。完成了贺家沟村整村搬迁二期项目,累计安置群众109户。同时,按照户申请、工作队入户调查、村民民主评议、结果公示等程序,完成了建档户和非建档户的移民搬迁摸底调查,其中建档立卡户445户,非建档立卡户698户,异地搬迁意向户218户,本村就地提升改造搬迁户921户。下一步,将启动周家湾、盖头坪、镇区移民搬迁点建设。

四是兜底保障式。对鳏寡孤独痴残等无劳动能力的231户338人贫困人口,纳入了社会兜底保障,全部享受低保政策,近期将进行收入补差,给兜底保障对象每人发放500元的扶贫专项资金补贴。上半年,利用民政资金,发放临时性贫困户求助金85户10.5万元。

五是技能培训式。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对贫困户实施技能培训是贫困户脱贫的又一举措。今年,全镇53名群众参加了县上组织的各类培训,镇上会同扶贫办、果业局、蔬菜站等部门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8期,培训群众1200多人次,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缺技术、难致富的问题。

为了保证各项帮扶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他们推行了每月小结、每季度总结、每半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对县上的每次会议精神及相关文件安排,都及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先后8次组织召开动员会议,培训会议、包扶单位协调会议、现场推进会议等,部署落实精准脱贫工作,各包扶单位成立了驻村工作队,进驻各村积极组织开展贫困对象识别、脱贫规划制定、包扶措施落实等工作,集中人、财、物,完成了台账档案建立、展板制作、产业扶持等任务,按时参加镇上组织召开的各类会议。镇村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普遍认同各包扶单位和包扶干部今年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包扶干部驻村均在100天以上,包扶部门及包扶干部争取及个人投入包扶资金累计达到110万元。如环保局投入资金10万元,对包扶的胡家村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给葡萄追施了沼液;给包扶的葛家圪台村,每户投入资金1600元,扶持7户贫困户加入鹌鹑养殖合作社。各包扶部门单位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产业类项目4个,建设党员活动阵地5个;资金贫困学生45名,慰问贫困户76户。

2、坚持“四个结合”,解决好“扶得实”的问题。面对贫困户千差万别的户情特点,他们认真总结以往扶贫工作经验,注重分析研究精准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始终坚持“四个结合”,增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坚持“长短”结合。把短平快脱贫产业与长效稳定致富产业相结合,既着眼当前,扶持贫困户发展养鸡、养猪、养牛等当年见效、立竿见影的短平快产业,确保贫困户当年增收,按期脱贫;又着眼长远,扶持贫困户发展苹果、葡萄、大棚瓜菜等长效稳定的致富产业,走出一条长短结合,主副同步,以短养长,以长促短的脱贫路子。二是坚持“村户”结合。把点对点、面对面的精准扶贫与区域大扶贫、整村推进相结合,围绕培育富民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异地移民搬迁等根本任务,积极争取项目,整村综合推进,又着重对贫困户进行扶持倾斜,重点突破,雷赤镇下坡行政村坚持打造以优质大红袍花椒基地和旅游景区相结合的综合发展路子。黑家堡打造了胡家村、瓦村两个美丽乡村和葡萄、棚栽产业园区典型,贺家沟村异地移民搬迁和苹果示范园区典型,以及杨家湾失地村第三产业培植典型等,走出了大扶贫与精准扶贫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脱贫路子。三是坚持“户社”结合。把扶持贫困户脱贫与扶持合作社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合作社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大力推行“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让分散的土地、人力、资金合抱成团,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程度,形成扶贫合力,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黑家堡近两年,先后扶持成立种植、养殖合作社11个,引导196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流转果园600多亩,协调合作社贷款510多万元,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务工等增收脱贫,实现了合作共赢。四是坚持“内外”结合。即坚持把内因作用与外因扶助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户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体投入作用,挖掘激发贫困户的内在活力,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同时,罗子山镇西渠、堡石、木斗村积极配合争取包扶部门、包扶干部及项目单位的政策、资金、物力、技术方面的支持,走出了内外结合、相辅相成的脱贫路子。

四、正视“六个问题”,解决“扶得好”的问题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各镇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棚栽、苹果、花椒、葡萄、养殖等产业基础好的村扶贫效果明显好于基础差的村,均衡用力、全面推进不够。受帮扶部门经济能力的限制,有的部门单位投入严重不足,对帮扶工作受到很大制约。二是一些贫困户自身发展活力不足,依赖思想严重,甚至不配合,给帮扶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三是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不明显,运行机制不健全。四是移民搬迁存在“四难”的问题,即对象落实难、前期费用筹措难、地址选择难、用地审批难。五是扶贫贴息贷款落实受各种因素制约,难以落到实处。六是自然灾害加剧了贫困户的贫困程序,脱贫难度进一步加大,如罗子山镇今年受风雹灾害造成26个自然村1713户5639人受灾,梨果受灾面积15000亩,直接经济损失1135万元,其中涉及贫困户435户1025人。

针对这些问题,他们结合乡镇及贫困户实际,经过认真分析,采取以下办法,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关于扶贫贴息贷款发放的问题。存在贫困户不愿申请贷款,申请后贷不出、贷出后不用于发展产业等问题,如黑家堡2015年全镇符合条件的申请低息担保贷款78户178人89万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贫困户25户125万元,仅占总贫困户的13%。到最后,共贷出低息担保贷款46笔70万元、贴息贷款15笔65万元,贷了额占申请额的63%;用于产业发展的仅25户,占贷出户的40%。合作社扶贫贷款申请2笔80万元,贷出30万元,另有一户养牛合作社,申请50万元,因找不到金融部门内部营销人,一直未贷出。因此,建议扶贫款发放中应降低担保条件,可用评估抵押代替担保人。二是关于移民搬迁的问题。以黑家堡为例近年来,镇先后建成802套公租房,整村搬迁10个自然村280户,共安置贫困户80户。县上下达“十三五”期间移民搬迁户664户,占总贫困户的83%,完成这个任务难度很大。下坡行政村的凉水岸自然村,属县上确定的消亡村,但至今没有一户搬迁的,原因有二,一是该村以优质大红袍花椒主导产业已形成,产业收入可观。二是近年来,依托奇特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民俗民风文化、红色革命文化、黄河风情文化等优势初步形成了原生态村落旅游,群众不愿意搬迁。因此,建议把移民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把搬迁的重点放在旧村的改造提升上,捆绑搬迁资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不搞“一刀切”,更不可简单从事。三是关于激发农户活力的问题。受贫困户多数年龄偏大,或者受自身条件限制,存在自身活力不足、投入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靠要等倾向性问题。毛主席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要采取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的办法,教育引导贫困户坚定发展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对于有劳动能力、积极性高的贫困户,政府投入扶持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如棚栽业、苹果业。对养殖产业,特别是养羊,养牛户投资小、管理粗,给予更加宽松的放牧政策。应解除禁除令。四是关于精准扶贫与大扶贫相结合的问题。建议在精准扶贫到户的同时,更加注重棚栽、苹果、养殖产业的精准开发和防雹网建设,实行整村推进,建设一批专业村,千方百计立足村集体经济的全面发展,实施区域性大扶贫,要建设一个扛硬的村领导班子,带动农民整体脱贫。在对贫困户的考核上,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应将发展苹果、葡萄等这些周期性较长的产业综合考虑,不能单纯以当年增收为硬指标。

2016年8月28日